小梨今年十三歲,在一間著名的第一組別中學讀中二。她成績中上,為人熱心,一向參與不少課外活動,很受同學歡迎。最近她覺得自己有點奇怪,思想混亂,有時想像的東西感覺好像真的一樣,很難分辨,要諮詢旁人的意見。她亦覺得自己性格好像有所改變,對於別人痛苦的事情好像沒有情緒反應。另一方面,她又會想像事情的最壞後果,例如父母將來生病和去世等情況,覺得又真又假,又想哭又想笑,很是難受。最後,她都可以返回現實,繼續在學校(正常)生活。

但是,小梨在家中的情況卻每況愈下,情緒反覆。她很多時感到極度憤怒、暴躁,和容易被人激怒,很小事就作出極大反應。有一兩次竟然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一拳揮向牆壁引致骨裂,及在大腿上鎅出毫無意義的圖案,好像喪失理性思維,任由自己的情緒擺佈。她唯有上網找尋答案,不知怎麼辦。

父母只覺得她有點反常,極度暴躁,難以相處。當她冷靜下來時又可以理性討論,但轉眼間又故態復萌。父母以為這是青春期的叛逆情緒,或者是考試壓力,雖然擔心,卻只覺得可能是階段性的壓力問題。可是小梨不能難忍受自己的改變,覺得自己失控,好像是發瘋了。

我們初步懷疑她有早期的躁鬱症狀。首先我們要小梨做一個情緒日記,記錄每日的情緒位置,教她甚麼是正常範疇的情緒改變,怎樣才算是反常地高漲暴躁,或另一極的情緒低落、負面,並記錄相對每天情緒位置的生活規律,如睡眠、進食、行為及集中力等,令我們可以跟進及作出詳盡的分析。青少年的躁鬱症在病發初期,病徵可能較成人期複雜及不太清晰,要在不同的地方作出詳細的觀察及審視,例如家中或學校等不同環境,以協助醫生斷症。

躁鬱症亦即「躁狂抑鬱症」或「雙相情緒障礙」,是腦部疾病的一種。每個人的情緒都會有變化,有時我們會覺得高興、情緒高漲;有時我們會覺得心情鬱悶、不快樂,這是很正常和自然的,情緒的波動一般都在一個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但若腦部掌管情緒的神經系統功能不正常,病者的情緒便可能走到情緒變化的極端。情緒過分高漲稱為躁狂,而情緒過分低落則稱為抑鬱。患者的情緒重複在兩極遊走,對他和家人都造成很大困擾。躁鬱症是一種嚴重、普遍,但又容易被忽略的重性精神病。躁鬱症患者有兩極情緒,包括躁狂及抑鬱,兩者交替出現,循環發作。患者有多於百分之八十的先天性傾向,包括家族史及大腦功能失調,大腦邊緣系統神經傳遞物質失效,以致情緒變得不穩。

雖然躁鬱症是一種重性精神科疾病,病人要面對兩極情緒,但卻長期被忽略。抑鬱及躁狂的情緒可引致生理徵狀,例如影響睡眠、胃口、性慾和動力等。嚴重的亦可引致幻覺及妄想,自殺比率亦高達百分之十五左右。躁狂時的思想及行為失控,更可引致嚴重後果。在治療方面,患者要面對重重困難。第一,包括服藥治療時調校藥物的困難,以及難以適應副作用;第二是對自己患病的瞭解及接受心理輔導;第三是需要專職人員統籌,由個案經理跟進患者的醫療、身心、社交、家庭和就業等各方面的問題;第四是生育期間的婦女,她們要瞭解疾病的遺傳性、懷孕期間藥物的選擇、明白生產後的情緒波動及復發機會,以至照顧幼兒的能力,及家人相處技巧等,都需要特別的輔導及幫助。在青少年方面,我們更加要小心觀察小梨早期症狀的演變,確實斷症,小心使用藥物及提供適當的家庭及個人心理治療。希望小梨情緒平穩後,能繼續學業,穩定成長。

陳國齡醫生 │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副院長,及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榮譽臨床副教授

圖片來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