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替孩子減輕學業壓力,不少家長都會為他們安排課外娛樂的時間。而娛樂的種類亦有很多種,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給小朋友看電視、參與興趣班及做運動等, 其中打遊戲機的利弊備受關注。有人說電子遊戲大多含有暴力成分,容易令小朋友耳濡目染,在現實中也變得暴力易怒。另一方面,亦有人指出電子遊戲不會增加小朋友的暴力傾向,因為他們自己有能力分辨是非。究竟電子遊戲會否助長暴力?家長讓孩子接觸電玩時需注意甚麼?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把「遊戲失調」列為精神疾病,可見電子遊戲等科技產品的確有令玩家上癮的危險。當小朋友在遊戲上投放的時間越多,發展其他興趣的時間便會越少,尤其在升小學前(大概在三至五歲之間),是孩子發掘興趣及訓練社教能力的「黃金時間」。學童需要親身實踐才能把學到的技巧牢牢記住,例如在學走路及游泳的時候,我們都是在不斷跌倒的過程中慢慢熟練的。因此,當孩子把大部分時間都放在電子遊戲裏,他們便少了看書的時間。

電玩助長暴力_黃巴士

那麼,含有暴力元素的電玩會助長兒童的暴力行為嗎?正值「學習黃金期」的幼兒,能夠透過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學習和發展出相應的行為,簡單而言就是「有樣學樣」。可想而知,當年紀輕的孩子不斷接觸到遊戲中角色的暴力行為,他們可能會在腦中合理化這種行為,並在現實生活中仿傚。此外,年紀尚小的幼童有時未能明確分辨是非,當在遊戲中打贏對手便有獎勵時,在現實中容易產生錯覺,以為暴力是好的,能夠令人聽話,甚至會誤認為暴力能夠解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問題。

專家建議,在小孩的意志力還不足夠時,家長需要堅決地為他們訂立界線,包括在甚麼時候玩電子遊戲及玩多久,例如小學階段時只可在周末玩,每次不宜多於一小時。另外,家長亦可預先與小朋友達成共識,若果不遵守規則會有甚麼懲罰,從而減少孩子為了遊戲時間而發脾氣的機會。最後,家長亦可考慮與孩子一起「打機」,不但能避免他們接觸太血腥或扭曲價值觀的遊戲,也能促進親子之間的和諧,一舉兩得。

電玩助長暴力_黃巴士

總括來說,電子遊戲與暴力傾向沒有直接關係,只是有可能會改變孩子的價值觀,將暴力行為合理化。根據目前對於科技產品的學術研究,電子遊戲本身並沒有任何對於小童腦部發展的影響。家長最好能夠為孩子取得平衡,一方面避免小朋友因為電子遊戲而耽誤學業,另一方面則要照顧到他們的壓力及心理健康。當然,除了電子遊戲以外,也鼓勵家長讓孩子接觸更多不同的課外娛樂,促進孩子身心靈的健康發展。

鳴謝:註冊心理學家周婉芬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