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10-20分鐘的親子閱讀,既能促進親子關係,亦為學習打好基礎,讓孩子早日培養閱讀習慣。近日更有研究發現,父母為孩子講故事的時間愈多,孩子的EQ和記憶力就愈高。要有良好的親子共讀時間,並有效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各位父母記住以下5 項,對小朋友的認知發展,也很有助益。
1)關注孩子的反應
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要多留意孩子的反應,重要是觀察他們是否喜歡這個故事。不要只着眼於能學會幾多個生字或詞義理解,也不用急着翻頁,須知道若過分強調學習很容易摧毁閱讀興趣,如果察覺孩子對故事興趣缺缺,就不要勉強繼續。
2)講故事時多提問
講故事時,宜多向孩子提問,例如讓孩子猜想主人公下一步的行動等,讓他們在互動中汲取新知識,這樣不單能令閱讀變得更有趣,同時可以拉濶孩子的思維,建立多元思考方式。
3)選擇適齡讀物
孩子在不同年齡有不同的需要,選擇讀物時也應因應不同年齡選擇合適讀物;例如在幼稚園階段,可以選些圖文並茂,甚至有觸感的讀本,有利孩子建立抽像思維 ,提升認知力;稍大一點的孩子愛讀一些跟生活息息相關的故事,家長可按他們的興趣和處境幫助選擇合適讀物。
4)注意故事的邏輯性
清晰講出故事之間的聯繫,也可嘗試請孩子解釋情節之間的關係。例如故事只交待主角討厭上學,父母可以在共讀過程中引導孩子思考,利用一些提問「為甚麼他討厭上學?」「有哪些事會令人討厭上學呢?」「這個表現是因為他討厭上學嗎?」讓孩子多聯想,對孩子建立邏輯思維能力很有幫助。
5)注重培養情感
以講故事來培養孩子的情感,是最容易,也是最有效的方式。父母透過簡單表演,如模仿主角動作、說話語氣,讓孩子更能代入故事,以第一身去感受當中的情感。透過親子間的討論,孩子更能理解他人,培養社交能力,甚至有更好的記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