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不合理或無法接受的要求,我們都知道要適時拒絕。拒絕他人需要勇氣,但接受「被拒絕」或許需要更多勇氣。儘管被拒絕令人難過,但孩子卻能從中學習面對挫折,令內心變得更堅強。隨着孩子踏入人生各個階段,被同輩、學校或職場拒絕的機會也相應增多,父母不妨跟孩子預習失敗,及早裝備面對困難時應有的心態。
人生中的「被拒」時刻
成長路上難免會遇到被拒絕的經驗:動用一番努力想要考上心儀學校和公司,最後被拒絕;嘗試加入一個新圈子或要分組活動,對方反應冷淡甚至拒絕。被拒絕時容易焦慮的人,傾向尋求他人認同來肯定自身價值,一旦要求未能獲滿足,他們容易從負面角度解讀拒絕,誤以為拒絕等同對方討厭自己,以及否定自己的價值。其實每個人都有說「不」的權利,而拒絕可以出於不同原因。即使我們提出要求後被拒,跟我們自身好不好並沒有絕對關係。父母可以怎樣裝備孩子,讓他們以積極強韌的心態面對人生中無可避免的「被拒」時刻?
預習挫折
當孩子被朋友拒絕而悶悶不樂或心生怨懟,父母不妨以平靜的態度,向孩子解釋「被拒絕」是人生的必經階段,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曾經被人拒絕。孩子視父母為模仿對象,如果父母對於孩子被拒絕一事反應過大,例如為孩子大抱不平、不斷安撫或強烈批評拒絕一方,孩子會誤以為「被拒絕」是天大壞事,間接強化孩子的挫敗感。父母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成長路上的失敗經歷,以及自己如何克服困難,陪孩子預習挫折:人的成長過程中難免被拒絕,但抗逆力也可以隨着一次次的挫敗得以加強。
教孩子效法他人的優點
為孩子準備好面對拒絕的心理基礎後,還須教他們觀察。例如分組時,總有一些比較多人邀請入組的同學。問問孩子,他是否也想跟這位受歡迎的同學合作?答案往往是肯定的,因為這些受歡迎的同學的確有很明顯的優點,例如是儀容整潔、負責任或認真學習等。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思考如何學習他人的優點,提升自己。同時,父母也要跟孩子討論哪些是「不好」的特質,並教導他們引以為戒。
給予適切肯定
平日引導孩子瞭解自身長處,學習觀察他人的需要,並針對孩子在這些方面所下的苦功,加以肯定。分組時,教孩子誠懇地表達意願,教他們基於團隊利益的角度,向他人闡述自身優點:口才了得的同學可幫助做口頭報告,或寫作能力高的同學可將組員意見撮寫為報告書。有時候即使盡力而為,亦未必盡如人意,鼓勵孩子保持信心,繼續嘗試在逆境中提升自己。我們會被拒絕,但也總有被接納的時候,當孩子有天爭取到預期目標,那份滿足感足以讓一切努力苦盡甘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