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有散步的習慣。晚飯後,我和姊姊會隨父母到樓下的小公園散步。由於住近山邊,散步途中總會遇上不同的生物,如甲蟲、螽斯、蟋蟀等。我記得公園旁有一條排水管,每逢春夏總有一隻黑眶蟾蜍守在水管出口。也見過不少較不常見的生物,如大蜈蚣、青竹蛇,連貓頭鷹也見過!大如野豬,小至蚊蟲,香港人不太喜歡闖入城市的野生動物,甚至覺得各自的生活空間最好分隔開來。實情我們算是很幸運,走一小段路、坐一趟車,很容易就看到山和海。哈佛大學團隊進行的一項大型綜述研究發現,接觸大自然對各項健康指標都有正面作用,精神上可以減壓和紓緩情緒,也能提升睡眠質素、心血管健康和認知能力。
散步的習慣勾起了我對大自然的好奇心。有讀寫障礙的我,為了勉強跟上常規課程而灰頭土臉,但我卻會主動學習有關動物的知識,對科普書籍更是愛不釋手。每當在野外遇上未見過的生物,我都會從圖鑑中嘗試辨認。有一晚我在燈光下發現一隻以前從未見過、外貌獨特的飛蛾,我被牠身上多種顏色的波浪紋深深吸引着,趕緊尋找牠的資料。這外觀驚艷的飛蛾原來是夾竹桃天蛾,從歐洲到非洲和亞洲都有,幼蟲吃的正是夾竹桃和其他有毒植物。事後我才發現,「學習」原來也可以這般自然地發生。我和太太於二零一八年底成立了「嗚鴉自然教室」,結合自然探索、藝術學習和生命教育,在香港推廣環境教育。
正因為感受過大自然帶給自己的療癒,我很樂意跟其他人一起學習不同生物的有趣之處,欣賞牠們的外觀、觀察牠們的生活方式,進而連結彼此的關係。自然教育並非遙不可及,從身邊開始觀察你的「自然鄰舍」,你也必定會有驚喜的發現。
關朗曦先生│自然教育工作者、鳥類及生態愛好者,從事藝術及攝影教育工作,「嗚鴉自然教室」負責人,致力推廣自然保育以及自然教育。
圖片來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