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來這間學校的時候剛好是它的五周年,我和同事經過十年努力奮鬥,看到學校每一個不同階段的變化和成長,學校就好像是一片土壤,孕育着不同的人,在這裏無論時間長或短,每個人都有自身的發展和成長,老師如是,學生如是,家長如是。」這是福建中學附屬學校(下稱福建附小)徐區懿華校長為十五周年校慶拍攝電影《我們的成長路》的初心。

一所小學版演藝學院

「二十一世紀的教育使命,就是要培養下一代的創意、溝通技巧、明辨性思維,還有協作,電影就已經包含了全部四個元素。」徐校長打趣說福建附小是一所小學版的演藝學院,學生很熱衷各種各樣的演藝項目,學校亦十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園內經常有快閃表演,每一天都會在不同角落看到有人吹笛,有人彈琴;有些是學生自發安排,有些由老師幫忙安排,就像去了歐洲的街頭般,突然有人出來表演,大家便駐足觀賞,本身已經有這樣的氛圍。」福建附小的德育課採取兒童劇形式,每部都是由學校自家製作,邀請學生參與演出。就連暑期作業學生也化身KOL,按個人自由研究的主題,以拍片形式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不論是演講、唱歌、戲劇……任何形式的演出,他們都能隨時預備好,不會怯場。因此,當學生知道學校十五周年的校慶電影招募小演員,即使主角只有兩位,即使有機會只能做個群戲演員,還是有超過二百位學生積極參與試鏡,令徐校長喜出望外。

家校傾巢玉成校慶電影

在校慶五周年時,福建附小曾傾盡老師和學生的創作和表演才能,做過一部既能展現學校的教育價值觀,又能讓學生盡情發揮演藝興趣的音樂劇,令校內校外所有來賓觀賞過都一致讚譽。珠玉在前,本來就有難以超越前作的壓力,籌備之際又憂心疫情反覆,因此徐校長決定十五周年校慶換個形式,着手籌備拍攝電影《我們的成長路》。由原本打算像自家的德育兒童劇那樣「土法炮製」,埋班時竟然像《復仇者聯盟》最強英雄集合一般──有位家長原來是香港著名導演的第一副導演,答允擔任校慶電影的導演;導演自己又碌盡人情牌,請來副導演、美術指導及梳化服幫忙;踏入電影後期製作,又在活動上偶遇開配樂公司、專幫美國電影做配樂的畢業生,願意為校慶電影配樂;還有音樂劇製作經驗豐富、擅於創作廣東話音樂劇曲詞的導演陳恩碩,也爽快答應幫忙撰寫電影主題曲;加上學校經常借出場地做拍攝工作,藉此認識了很多製作單位和專業人士,為他們推薦了多位出色的專業演員參與演出。終於各路貴人傾力玉成美事,成就了《我們的成長路》這部很代表到福建附小的價值觀、可以作為其他學校生命教育及教師專業發展的教材,也令徐校長非常滿意的十五周年校慶電影。「製作這部校慶電影最感動我的是,我們能夠dream big, dream crazy and make it possible。」

福建附小很多師生都有份參演《我們的成長路》。

《我們的成長路》的故事大綱,是由學校的藝術統籌主任Miss Pam收集了許多學生、家長和老師的故事後,圍繞三條線撰寫成劇本。故事講述品學兼優的姊姊一念之差做錯了事,反思後明白自己做錯想好好改過,得到老師正面的支持和鼓勵,母親亦由盛怒到冷靜看清問題,接受女兒並跟她同行面對。徐校長認為故事裏一切都發展得很順利,但現實並非這樣:「這個年代老師要教學生認錯不容易,父母要去接受子女做錯則更難。小朋友有自尊,生活的世界不容許他們犯錯。大家都覺得應該多鼓勵少批評,但合適地指出孩子的錯處,才能給他們機會去成長。很多人誤會孩子不可以罵,教育實際是你需要鼓勵孩子正面面對所犯的錯誤。至於家長,現實生活中百分之九十九的父母都不願意面對子女做錯事的現實,甚至不願意聽其他人的意見,最後令到孩子失去成長的學習機會。」

故事的另一個角度,是年輕老師本着對教育的使命感,專業地處理犯錯的學生,也道出他怎樣平衝工作和生活。徐校長認為老師看的時候能夠產生共鳴,因為每位老師都經歷過同樣的階段,能從中觀照自己的教職生涯,資深的老師回看初出茅廬的自己,也會對年輕老師多一份體諒。「常說教師是人類的靈魂工程師,如果老師每天的工作就是打開課本講書,哪有靈魂?大家都強調要終身學習,但很多成年人離開校園後便忘卻了這件事,每天就只有上班下班,對於快樂的人生沒有思考,即使有都很淺薄。我們做教育,不單只幫助小朋友,也希望幫助家長成長,因為家長的成長可以直接令孩子的成長更加燦爛。」

《我們的成長路》由廖嘉敏和管鋈飾演兩位年輕老師Ms Amanda和Mr. Max,福建附小學兩位學生傅梓淳和龐向晴分別飾演歐陽祖狄和歐陽祖汶姊弟。

導演陳恩碩義助撰寫主題曲

《我們的成長路》主題曲「成長的必修課」,是由本港首個長壽音樂劇《我們的青春日誌》的導演陳恩碩創作。陳恩碩以往製作過的音樂劇,都由他一手一腳包辦曲、詞、編、監、導五項要職,尤其擅長以廣東話作詞。徐校長與陳恩碩是舊識,在有了拍攝校慶電影的想法後,已立即向陳恩碩邀歌。陳恩碩看過《我們的成長路》,跟徐校長瞭解過她心目中的創作方向後,很快便譜寫出「成長的必修課」,徐校長舉了幾句最入心入肺的歌詞:「時日讓你的身份不經意由個小伙子轉變到老師」、「能力高了責任也多了 哪會太容易」 兩句道出了老師從懵懂新人過渡到成為專業老師的感慨,除了對學生的愛和對教育的使命感,還有很多自身的掙扎要面對,教職生涯一點也不容易。「誰沒有試過灰心跟怯懦 墮進死胡同沒勇氣衝破」這一句是每個人的人生寫照,不論學生、老師或家長,誰都會有碰壁的時候,與其灰心失望不願面對,不如「換個角度嘗試跨過」,徐校長認為:「這幾句串連起來就是非常完整的教育所謂何事。」

徐校長表示:「陳恩碩完全能道出整部電影的核心價值,更能寫中電影以外我們對學生的成長,甚至是對人生的看法。」徐校長大讚「成長的必修課」一曲的意義遠大於只作為電影的主題曲:「有人問我生存在世界上最希望留下的是甚麼,我很幸運地在有生之年辦了一間學校,有人幫我辦的學校拍了一部電影、寫了一首唱到心坎裏的主題曲,簡直就是完美,我覺得無憾了。」

會教書不等如會育兒

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工作者手中掌握適用於不同年齡層、針對不同特性的孩子的教學板斧,在育兒路上必然有優勢,想不到徐校長談到育兒,第一句便是:「我必須要承認自己不懂教小朋友。」她認為受過教育專業薰陶,的確會對子女的成長需要和長處更為敏感,能夠比一般人更快覺察出來,也會知道哪些教學方法無效。唯育兒並不只是教會孩子一課書,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導師,需要陪同孩子走過漫長的成長路,與老師的責任截然不同。徐校長坦言:「我看着我的大兒子由一個活潑開心的小朋友變成很嚴肅的小朋友,他一開始不是這樣的,可能我管束得太緊,若能讓我再來一次的話,我不會用同一種方法教他,希望可以保存他更多良好的個性。第一次做人父母不懂表達,不會跟孩子相處,未明白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他現在二十多歲便調轉頭管住父母,甚至超越我們。沒法子,要自己承擔結果。」她認為較適合的管教方法是既能尊重孩子的成長,又能指引他們走上康莊大道。

徐校長很重視培養子女的責任感,子女能否早睡早起、放學回家先打機抑或做功課,很多家長會把這些視為自己的責任,但她會要求孩子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很多家長不能接受這種教法,是因為他們不肯接受子女犯錯。」徐校長表示子女犯錯她半句都不會罵,因為孩子承受了後果已足夠。「如果事後父母責罵,他們對做錯的事便會感到不痛不癢,因為最終怕的只是父母責罵,而不是做錯事的後果。很多家長以為大聲罵或者責罰會令小朋友驚,下次他們便不敢再犯錯。其實他們做錯事已很害怕,當下的後果本已是最好的懲罰,強加其他懲罰反而令本身的錯誤被埋沒了,孩子如何重新學習和成長呢?可能因為我讀書時很百厭,被責罰得多,導致我做事前會再三分析和思考後果,如果做錯決定便得自己承擔,跟我教子女一樣。」

徐校長自小就是名運動健將,除了要使用球拍的運動,其餘所有運動她都涉獵過,十二、三歲時開始學跆拳道,一直考到黑帶,並開始接觸跆拳道的搏擊技,打出驕人成績,並成為了女子跆拳道的港隊成員。從本地賽一直打到國際賽,徐校長贏過很多獎項,可惜某次練習時受傷,十字韌帶斷裂,幸而她適時有了新目標想做老師,便從運動員的崗位退了下來。徐校長一直帶着這份百折不撓的運動員精神辦教育,不管在教職上遇到多大的挑戰,都不輕言放棄。她認為體育運動有助於兒童的性格培養:「運動員一定會有挫敗,那就是成長的機會,是對身心和意志很好的鍛煉。任何運動我都很鼓勵小朋友去試,只要你喜歡就去試,但不要輕易放棄,這是體育精神。今屆巴黎奧運也有很多展現體育精神的時刻,如國家隊羽毛球選手何冰嬌上台領取銀牌時,特意手執西班牙旗徽章,向因膝傷退賽的西班牙選手瑪蓮致敬,這是運動員風度的表現。運動不只有贏輸,還有人性和體育精神。很多時最缺乏體育精神的就是家長,值得我們做父母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