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學附屬學校是本地炙手可熱的直資男女英文小學,除了出類拔萃的學術成績之外,嶄新的教學方法、極高規格的品德教育、高瞻遠矚的全人發展、活力充沛的校園氛圍,以及融洽的師生和家校關係等,都是叫家長趨之若鶩的原因。校長徐區懿華(Eva校長)表示,學校的辦學理念,是永遠把學生放在首位,任何決定都建基於學生的需要。
Eva校長自小於傳統天主教英文學校就讀,據她形容,就是那種「一天有十份功課」的傳統名校。約十歲時,她拜讀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名作《窗邊的小荳荳》,內容講述一間自由、自主的學校,學生可按照自己的興趣分配時間——先學甚麼,再做甚麼,全由學生自行決定,叫年紀小小的她非常嚮往:「這本書可以說是初步啟發了我對教育的想法。長大後,我修讀教育文憑,學了『課室內的開門七件事』,後來到中文大學攻讀教育學位,放眼世界各地最先進的教學方法。畢業後投身教育,卻發現奉為綱領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法根本不可能在本地教育的情境裏實踐。幸而,通過在不同學校任教,亦遇上過願意為校園帶入新風氣的校長,讓我有機會作出種種新嘗試。累積了經驗後,我發現在積極的創革中,也必須保存重要的傳統,理念和實踐之間,必須取得平衡。」
平衡理念和實踐
Eva校長指出,福建中學附屬學校結合傳統和開放,兩者皆建基於「可實踐」的基礎上,要在學生身上看到真實的改變。「我們重視紮實的學術基礎。雖然今時今日,知識可以通過互聯網唾手可得,但其實腦中有記憶、有知識基礎,分析事情時就能隨手拈來,比其他人要快得多。教授再多的技能,學生也要有紮實的學術基礎,正如再好的軟件也需要硬體的配合。另外,師長的管教與學生的自主性也要取得平衡——我們小時候父母嚴厲及絕對權威,與現今部分家長主張以孩子為優先考量,甚麼都由孩子自行決定,兩個極端都不可取。事實上,孩子也需要及想要一個框架或方向,好讓他們不至迷惘。與此同時,亦要為他們提供做決策的機會,培養他們的自信和自立。」
Eva校長舉「The Dolphin Way」(取自Dr. Shimi Kang 的著作《The Dolphine Way: A Parent’s Guide to Raising Healthy, Happy, and Motivated Kids – Without Turning into a Tiger》)為她心目中理想的教育模式。「所有事情都由大人掌握,但爸媽不做『一言堂』,不用權威鎮壓孩子,而是為孩子分析利弊,然後交由孩子自己做決定。以我女兒為例,她的時間管理向來做得不錯,但經歷停課,當時也花了不少努力才能適應在家網上學習,而暑假後要重新適應回校上課的節奏,也有點困難,間中出現拖延或不情願的態度。這時候,我會跟孩子講清楚我的做法,讓她自行分析利弊以及下決定,例如:『你現在做,媽媽會從旁協助;但若你不是這刻做,媽媽不會再提你,日後遇到困難,要想辦法自行完成。』家長要堅信孩子需要自行負責自己的工作,同時要堅守原則,一步一步引導孩子,他們會慢慢朝正確的方向發展,最終達到真正的自立。至於如何令小朋友想做好一件事?從小朋友未懂事前,就要向他們灌輸一個理念:世界之所以如此美好,是因為每一個人都竭盡所能地為世界帶來好的改變,讓他們明白自己的生命帶有一份使命感,鼓勵他們找出自己最擅長、做得最好的事,為世界作出貢獻。」
未來教育新焦點
品德教育也是福建中學附屬學校非常重視的一環。Eva校長說:「如父母沒有從小為孩子建立道德規範和準則,白紙一般的小朋友,在成長時遇到各種挑戰,就會像一隻斷線風箏,沒有方向地到處亂飛。品德不容易教,尤其是在功利主導的社會,個人利益與道德價值很多時會出現衝突,哪怕我們教小朋友學懂真善美,當他們踏足社會,發現世界不如學校所教般運行,他們自然也會把一切推翻。要做好品德教育須注意兩點:要為小朋友的品德打好紮實的根基,以及要教他們如何立身處世,如何拿捏這些道德價值來面對人際困境。當父母教孩子要誠實,但其實全世界都不誠實,如不想跟着變壞,他們應如何處世?我們可以如何不違背自己之餘,也不會助紂為虐?孩子如何將內在的價值觀應用於處世上,這正正是孩子最想亦最需要知道的。我們特別重視品德的落實,清楚羅列出五十項學生畢業時應有的『有品』行為,讓學生得以循序漸進地發展品德。此外,我們也會為學生提供不同的情境,讓他們透過具體例子,明白如何應用品德於待人處世上。」
「總括而言,我校的教育理念可以三個大字總結:『Knowledgeable』、『Principled』和『Sociable』,中文意譯為『才德兼備、專注自己、關懷他人、理解世界』,亦呼應了 Peter Senge及Daniel Goleman在著作《未來教育新焦點》所提出的三個核心元素。」
福建中學附屬學校對於分析教學是否具有成效有一套直截了當的方法。「曾經有前輩指導我:要知道教學是否具成效,看學生的狀態當可一目了然——上課前不懂的,走出課室時掌握好了,那麼教學就是有效的;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不到應有的知識而需要補習,或是只有部分能力較弱或較強的學生有所得着,這亦是不能接受的。我們非常重視教師的培訓,也着重如何讓學生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我們為三至六年級學生每人配備一部平板電腦,上課前,學生會自助取用電腦,放學時,他們會把電腦放回櫃裏和充電。這樣做的目的並不在於緊貼科技發展,而是希望有效地檢視學生的學習成效。上課時,老師會透過電腦派發任務,讓學生即時回饋,從而讓老師即時瞭解學生較難掌握哪一部分的知識,馬上跟進,這種Feedback Loop是類似大數據的理念。」
學校的課程走在時代尖端,既深且廣,例如英文科選用國家地理雜誌的教材,目標是訓練學生的英文水平接近母語之外,亦希望開拓學生的世界觀。中文科主要透過成語故事、古詩和造字等有趣的教學內容,在校內培養愛上中文的氛圍。數學科採用亞洲課程,包括參考新加坡「從具體到抽象」的數學教學法。常識科就分拆成三大範疇:第一範疇是主題課,與科學相關,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把科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同時發展設計思維,考試內容需要學生進行個案研討和數據分析;第二範疇是生命教育,與品德情意教育相關,使用由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發展而成的教材,教學生立身處世的方法;第三範疇是文化科,包括中國歷史,而價值觀就透過《弟子規》及《三字經》等教授。電腦科除了會教授打字、製作PowerPoint及剪片等,亦有編寫簡單程式及製作機械人等訓練。體育方面,學校設有單輪車和旱地冰球校隊,同是亦是全校學生的必修項目,堪稱本港校界先驅。
連串的社會事件及疫情,逼使孩子面對一些前所未有亦難以理解的情況,Eva校長給家長的忠告是:「小朋友的快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預設的期望,視父母為學習對象的他們亦很容易把父母的人生觀照單全收。孩子的世界本來是純白的,他們的世界由父母塑造,當父母認定生活很不濟、悲觀或焦慮等,小朋友自然也如此認為。但其實要說生活受疫情影響是一件可憐的事,戰爭帶來的無妄之災豈不是更可憐?面對現時的環境,有部分人會過分樂觀,一直懷念過去的美好,毫無根據地期望一切可以回到過去,但事實未必盡如人意;有部分卻會過分絕望,覺得事情已無法扭轉,哪怕現況經已有所好轉也視而不見。要幫助小學生面對現今的狀況,可以讓他多瞭解人類歷史的發展:有些時代會比較困難,但總會有所好轉。小朋友玩的時候,就盡情玩;有該做的事,就把事情做好,不需要因為一些無法理解的事情過分憂慮。雖然成年人也可能很焦躁,但父母應該保護孩子免受負面情緒影響,要讓小朋友明白:即使困難重重,爸爸媽媽亦會陪他們一起面對。」
鳴謝:福建中學附屬學校徐區懿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