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的關係,可簡化為三種狀態——相遇、共處、分離。相遇是緣份,分離有時可由人作主,但也可以是無法預知和改變的。我們能夠掌握的,便是如何度過共處的時光,活在當下,珍惜眼前人。
自出生以來,我們遇上父母和家人,在他們的照顧和教養下日漸成長,經歷一次又一次的相遇、共處、分離。猶記得第一次離家上學,第一次在挫折後與母親擁抱,第一次遠行歸家的温飽晚餐……在不同的家庭階段,我們以不同的角色與家人互動交流,互相塑造。
如今已屆空巢期的我,回想過去作為兒子、丈夫及父親的點點滴滴與離離合合,禍福相倚,悲喜交集,慨歎人生的無常短暫,同時深深感恩一路以來身邊人對自己的扶持與上天的眷顧。對於孩子,父母做好言傳身教,給予孩子一個充滿愛的快樂童年,締造温暖的親子記憶,可提升孩子的自尊、安全感和歸屬感,裝備孩子面對長大後的種種挑戰,在獨立後仍與家人保持良好的聯繫,銘記温馨的家庭回憶。
對於夫妻,同行人生路,甘苦與共,委實不易。愛可以是永恆,但生命卻是脆弱而短暫的。夫妻要面對疾病、衰老、死亡、意見不合,甚至離異。但願夫妻愛惜共處的歲月,留心彼此的盲點、偏見和誤會,以愛與尊重來化解矛盾,天天為家庭關係灌溉。對於長輩,我們期望孩子怎樣待自己,便要怎樣待他們。被家人忽略的長者比比皆是。也許父母從前待你不好,但請你放下仇恨,包容彼此的不足,把握今天來重拾親情。除了相識的人,我們每天也會遇上許多陌生人。相遇也許是一個守望相助的契機,亦可能會開展一段影響深遠的關係。但願我們能以愛人如己的心來回應每一段親情、友情及每天的各種相遇,在流逝的時間中抓緊每一天,凝聚永恆而美善的回憶。
林永和醫生 │擁有澳洲皇家全科醫學學院院士、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院士、美國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臨床院士、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及社會科學碩士(婚姻及家庭治療)等學位,並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和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榮譽臨床助理教授。
圖片來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