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是一種保護自我但具攻擊性的情緒,或會伴隨肌肉繃緊、面紅耳熱、呼吸急促及心跳加快等生理反應,並令人言行過激,甚至闖禍。
要有效地管理憤怒,可參考以下要點:
一、覺察:多留意自己的心理狀況,上文提及的生理訊號有助辨認憤怒,然後以一至十來評估程度,並自問是否仍能冷靜思考?若答案為否定,請先停一停,莫讓失控的怒火帶來麻煩和傷害。
二、暫停:若憤怒源於爭執,可告知對方自己希望在平復心情後才回應,邀請對方也如是;先安靜下來,或嘗試分散注意力,讓心情放鬆;建議不要以破壞物件、暴飲暴食等不健康的方法來發洩情緒。
三、反思:待怒火逐漸熄滅,可開始作反思,為何這般生氣?究竟發生了甚麼事?對人還是對事?有甚麼背景、遠因和近因?有甚麼盲點、偏見或誤解?會否受怒氣影響而妄下定論?自己有何理據?還欠缺哪些例證?對方為何會這樣做?這件事有多重要?有哪些解決方法?提醒自己:「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並以邏輯思維、同理心、尊重、寬恕和愛,為憤怒找出路。
四、處理:反思過後,消了氣或可就此放下,但切勿啞忍,壓抑情緒,逃避問題;嘗試正面地轉化思想,勇敢地面對問題;回應令你怨憤的人時,要慎用言詞,語氣平和,清晰而具體地說明狀況,可用第一身來表述,例如:「我對於你經常打機和日夜顛倒的習慣感到擔憂和失望。」而非直接指責對方,不宜使用「總是/絕對/永不/一定」等強硬而未必合乎現實的措辭,更要避免攻擊、指責、批評、詛咒或命令對方,多聆聽,互相諒解,求同存異。
五、求助:如按照以上建議嘗試後,你或家人仍受嚴重而持久的憤怒困擾,甚至影響身心健康及人際關係等,應盡快向專業人士求助。
林永和醫生 │育有兩名兒女的開心爸爸,多年來致力推動以家庭為本的親子教育。擁有澳洲皇家全科醫學學院院士、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院士、美國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臨床院士、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及社會科學碩士(婚姻及家庭治療)等學位,並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和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榮譽臨床助理教授。
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