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科技和智能手機帶來了多姿多采的互聯網世界,但近年不少兒童及青少年的精神壓力卻越來越大。最近疫症促使孩子花更多時間上網,一些外國研究指出,頻繁使用社交媒體似乎令更多孩子在疫症期間感到焦慮及憂鬱。

訓練兒童及青少年正念冥想開始在歐美流行,不少學校更有課程提供給學童,專門介紹兒童正念的書籍不少,網上資料也很豐富,不帶任何宗教色彩。正念冥想又稱為靜觀,輔導員說練習正念冥想,可以提高專注力、調整情緒和紓減壓力。自從疫症開始後,香港也舉辦了很多靜觀工作坊,家長可以嘗試跟孩子一起學習。

練習冥想除了可以讓身心安靜,靜觀的理念還可以運用到社交網站的健康使用。靜觀是指有意識地、不帶批判地留心當下的經驗,要專注,清楚知道自己正在做甚麼,但不強求及執着,同時具備正向同理心。孩子上社交網站前,可指導他們先靜下來,想一想自己探訪這個網站的意向,而不是無意識地刷屏幕和看帖文,察覺當下很重要。到了網站,花一點時間拒絕陌生人的交友邀請,取消關注那些經常投訴及發佈負面內容的人,用點心思去選擇值得關注的人及網頁。上載帖文時,不要執着於要取得很多「讚」。在作出分享及評論時,詢問自己的帖文及言論是否正面,瞭解抱怨投訴並無用處。看見對自己的負面評論,要客觀地反思,如果批評合理,感謝對方提點;如果不合理,忘記它,學會放下。在刷屏幕閱讀別人的帖文時,應不帶預存立場地去理解,也毋須跟別人比較,羨慕、嫉妒和自卑都是不必要的。在疫症蔓延時,靜觀也許可當上孩子的心靈清涼劑。

李月蓮教授 │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教授,曾任職多間傳媒機構,現為教育局資訊科技教育督導委員會委員,研究領域涵蓋傳媒教育、數碼世代和新聞網站,身兼香港傳媒教育協會副主席,多年來積極推動本港傳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