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群居動物。在群體中,每一個人都與他人緊密相連,我們須履行自身的責任,懂得顧及別人的感受和需求, 才值得他人信賴和認同。這份被不同群體接納的安全感源於「盡責」,它是活出快樂的先決條件,應從小培養。家長如何讓小朋友瞭解到盡責的重要,教會他們承擔責任?
肯定孩子的盡責表現
當孩子認為負責任有意義,便有動力持之以恆。父母可以在孩子表現盡責時,給予肯定及讚賞。孩子準時完成功課、幫助打掃、自覺地整理和收拾個人物品等行為,都反映了他們願意為自己的事情負起責任。父母對此給予適切嘉許,能賦予孩子滿足感,令他們更有動力堅持盡責的心態和行為。
按能力分拆工作
當孩子未能完成責任,父母則可耐心地加以提醒,跟孩子討論改善的方法,例如孩子起初未必有能力獨自收拾整個房間,父母可按孩子的能力,分拆工作,讓孩子先學習整理床鋪,再循序漸進地擴大收拾的範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反覆經歷被鼓勵、被提醒的情境,他們會對承擔責任的行為潛移默化,同時否定不負責所帶來的後果,逐步建立起對「盡責」的認知和習慣。
讓孩子參與決定
在學習負責任的過程中,增加孩子的參與和自主性,亦有助促進他們的責任感。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劃定承擔責任的方式或範圍,例如讓孩子決定溫習哪些內容,家長經審視後,若發現孩子選定的方式不妥,可適當調整。讓孩子參與做決定的過程能讓他們感到被尊重,當他們瞭解到責任是出於自身決定,而不是由他人強加於他們身上,他們會更願意去為自己的選擇負上責任。
父母樹立榜樣
說再多的道理,也比不上身教行之有效。孩子會學習父母的言行舉止,若想孩子有責任感,家長應為他們樹立好榜樣。例如,家長想孩子遵守交通規則,自己的表現亦要達到標準。家長每一個自律、負責的舉動,都幫忙了孩子認清盡責的重要,鼓勵他們履行自身作為子女、學生、朋友及社會公民的義務。若孩子從小就培養出一份勇於承擔責任的精神,並多加實踐,相信將來必定具備動力和素養,去肩負起更重大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