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碼化的年代,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都離不開互聯網。但網絡世界卻暗藏着許多虛假資訊、不良內容、甚至網絡詐騙陷阱。因此,家長必須培養孩子良好的數碼素養,加強他們自主學習及明辨是非的能力。
分析網路資訊的價值
使用網絡雖能提高學習效率,卻因資訊氾濫而難以判斷資源的真確性,最後令孩子迷失於虛擬世界之中。由此可見,在海量資訊中能夠明確分辨哪些有更高價值和足夠可信度變得至關重要;而這種能力需要家長為孩子灌輸正確的資訊判辨觀念,例如多些主動與孩子討論分析社交網絡帖文、影片及內容農場新聞等,避免被虛假資訊誤導。孩子一旦訓練出「先求知、後消閒」的思維模式,互聯網便能在他們的學習和日常生活中發揮莫大的作用,而非要讓父母處處留神的糖衣毒藥。
現今教育的主張
為了幫助家長在培養孩子數碼素養的路上更為順遂,教育局制訂了不同的教學策略。部分小學已將相關知識結合電腦課及常識科,透過常規課程進行概念滲透。除了教育孩子,教育城推出「5S數碼家長」計劃,在網上發佈了一系列講解各樣數碼技能的文章,另有網上講座和工作坊亦處於籌備當中,裝備家長五大以「S」為首的數碼技能。積極參與活動的家長,更會獲頒發證書,並成為「5S數碼家長大使」。這套教學方案擺脫傳統框架,巧妙利用網絡科技開展新一代的教育模式,旨在讓家長學習培養子女數碼素養的技巧,鼓勵家長由自身做起,和孩子共同成長。
成為良好數碼公民
互聯網看似是個自由大世界,但若要建立良好風氣,便要跟現實世界一樣遵守規則。想孩子成為良好的「數碼公民」,必須要讓他們知道在網絡世界中也要履行權利和義務,使用匿名身份並非全無責任。以欺凌為例子,當子女與同輩的關係從現實延伸至網絡世界,因而有更多機會遭遇負面的網上社交經歷。在現實中不可以欺凌別人,同樣地在網絡世界亦不能惡意中傷及排斥其他人,成為欺凌者。身處廿一世紀,家長和子女同樣是數碼公民,作為父母應做好榜樣,協助子女成為精明健康的數碼公民,共同打造更理想的網絡環境。
參考資料:「5S數碼家長」香港教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