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素有不同的校長會及教師組織,大多以關注學術或教育政策為主,最近剛成立的「仁愛校長會」,由香港教育大學榮譽院士及鮮魚行學校榮休校長梁紀昌校長擔任發起人,以推廣品德教育為宗旨,邀請到一群關注品德教育的校長加盟。為了更瞭解「仁愛校長會」的工作,筆者走訪了創會榮譽會長梁紀昌校長、創會會長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小學部校長陳家偉博士,以及創會委員五邑工商總會張祝珊幼稚園周慧珍校長,聆聽他們對於教育的洞見及願景。

「仁愛校長會」籌辦捐血活動,期望以實踐形式,推動品德教育。

去年可以說是香港教育界的多事之秋,「興德學校」及「東華三院李東海小學老師校內墮樓」事件引起社會熱烈關注。梁紀昌校長表示:「發生不愉快事件,校長和學校都需要支援。當時傳媒大肆抨擊校長的不當,但作為校長,我很明白校長的心態。身為一校之長,心態當然是希望學校好,只是方法未必正確。要領導一群有思想的人——老師,單靠管理技巧並不足夠,一定要將心比己。當校長其實很孤獨,身邊未必有人可以交心,校內亦幾乎沒有人願意直言校長的不是,令校長較難意識到自身問題。我認為有需要成立一個支援校長的校外組織,把一些有心、有經驗的校長聚集一起,彼此交流,互學互長。雖然一直以來都有一些地區性的校長會,但同區學校難免存在競爭,同區校長們未必願意開心見誠討論校內問題。這正是成立『仁愛校長會』的原因,一方面,校長成員間並無利益衝突,可以暢所欲言,另外我們邀請到一些有『江湖地位』的重量級校長坐鎮,他們具備豐富經驗,重視交流。若遇上問題,成員可以安心地向他們請教,而交流的內容亦絕對保密。當年我面對『救校』的挑戰,也曾得到北角官立小學何國鏇校長的提點及幫助,讓我重新調整策略和步伐。記得有次遇上緊急情況,哪怕何校長剛做完胃部手術,也願意在病床上跟我分享智慧,助我尋求解決方案。因此,我希望透過組織一群有心校長,讓他們有一個超然的平台,助人助己。這個組織的成立出於『助人』和『愛心』,故此定名為『仁愛校長會』。」

陳家偉博士表示:「校長是學校的靈魂。有些校長比較能幹,有些比較專橫,也有些學校存在複雜的政治問題,不適宜斷言校長是校內問題的根源。傳媒的公審來得快,卻未必公允。幫助校長就是幫助學校本身,有愉快的校長,老師自然也愉快,教育質素也會相應提高。我很認同『仁愛』的理念。『仁』是萬德之本,孝、忠、信等品質,都由『仁』開始。我的老師霍韜晦教授前年去世,我希望能藉着『仁愛校長會』承繼他推崇的孔子思想及性情教學。與此同時,作為天主教徒,我亦希望藉此播道,以愛傳愛。現在很多學校都把重點放在評核試、學校組別排名、成績和STEM等發展方向上,都是結果導向的追求。品德是根,若只經營結果,樹葉繁盛而根卻不深,風一吹就會連根拔起。『仁愛校長會』旨在加強一校之本,連結一群有心的校長,十二位創會人士橫跨不同宗教界別的中、小學及幼稚園,不少更是其他教育協會的會長或重要成員。過去大半年的社會事件,再加上疫症的衝擊,對教育界而言是很大的挑戰。在剛過去的聚會,我們聚集了四、五十位校長,邀請了一位專業輔導員教授化解衝突的技巧,也到訪過副會長朱國強校長的打鼓嶺嶺英公立學校,聽他的分享。『仁愛校長會』更得到包括臨床心理學家、教育心理學家、導演和物理治療師等專家支持,為校長們帶來不一樣的視野,幫助他們推動校內教師的心理和精神健康。除此之外,我們亦會籌辦捐血活動以及勵志歌曲比賽等,希望以實踐形式推動品德教育。」

『仁愛校長會』旨在加強一校之本,連結一群有心的校長。

代表幼兒教育界的香港幼兒教育人員協會會長周慧珍校長分享道:「我覺得『仁愛』和『慈愛』是幼兒教育的根本,亦是幼稚園學生應該着重發展的重要品德。我很慶幸優質教育基金終於願意撥配資源推廣幼稚園教育工作。一直以來,資源都主要分配給中、小學,幼稚園界就像是一位灰姑娘,總是較容易被忽略。我與當局表達了我的想法:不要忘記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在生活習慣基礎的建立,如果在這個階段做得好,哪怕上到小學、中學都能保持。品德教育更應由幼稚園學生開始做起。小朋友能夠明辨是非,很多時候也是從小教導。」

「正如梁校長所言,作為校長,時常都會感到孤獨。很多時候,就算你想瞭解得更深入,都沒有人敢、亦不懂得如何回答你。我一直都有擔任啟導校長的工作,也遇上過不少年資較淺的校長,他們會對行政及家長工作感到困惑及無助。根據過往經驗,我認為要先關顧孩子的家庭,教育才會實行得順暢。幼兒教育,不是灌輸書本上的知識,而是要幫助孩子建立日常生活的習慣。除了教孩子,更加要幫助家長指導孩子。我們其實不用教導小朋友太多學理方面的知識,而是要多進行『家教』,教導他們家規及正確的生活習慣。例如,八號風球來襲,雖然不用上學很開心,但我亦會第一時間提醒孩子致電問候祖父母,藉着這種小事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

可以想像,身負校長要職,責任重大,壓力更大,幾位校長有甚麼減壓良方?梁紀昌校長夏天愛游泳,冬天愛行山:「游泳的時候,身體會自動自覺往前,頭腦會自然冷靜下來,繼而想到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政策都是在這種情況下想出來。行山時,我喜歡不帶手機、獨個兒進行,一邊行一邊放鬆自己。尤其是下着微微細雨之時,直如置身仙境般美。沿途觀看不同的景色,有的迷幻優美,有的氣勢逼人,更加洞察人的渺小,沒有甚麼值得執着。我亦喜歡看書,多看書可以開解自己,例如《西遊記》講述唐三藏冤枉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可是下一個故事就輪到他被人冤枉冒認唐三藏,令他明白被人冤枉之苦。看到這裏,你又會發覺,被人冤枉其實沒有甚麼大不了!我看書的習慣是會為重點打上標記,以及寫筆記。」

陳家偉校長喜歡跑步,跟梁校長一樣,也是不帶手機、獨個兒去跑。除此之外,上聖堂參與彌撒也讓他尋找到生命的力量:「人很脆弱,時常會遇到困難,有些是結構性的,不容易去解決,信仰可以給我生命的答案。天主愛人,總會有好的安排。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參與『仁愛校長會』也可能是減壓的途徑,做有意義的事情能叫人快樂——就算忙,亦是勞而不累、忙而不亂,反而越忙越起勁。」

跟兩位男士不同,周慧珍校長選擇了靜態的減壓活動:「我的工作時間很長,幼兒服務非常忙碌,早上七時許回到學校,有時候家長有需要,我會等他們下班,跟他們個別聊天,下班回家已經很晚。我會親自下廚,為丈夫煮食,然後練習書法,主攻小楷。因為沒有時間跟老師上課,都是在家寫好然後讓老師評閱。老師囑我把《唐詩三百首》完完整整寫上五次,功力也就差不多了。」

「仁愛校長會」請來多位經驗豐富的重量級校長坐鎮,成員可以就校內議題,諮詢他們的專業意見,從而優 化校務發展。

梁紀昌校長引用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中的《水滸傳》來比喻「仁愛校長會」:「《水滸傳》中有一百零八條好漢,他們替天行道,我們則『為天行道』,這個『道』指的是道德教育。一百零八條好漢各有本領,我亦認為『仁愛校長會』不需要有很多成員,但凡入會的都必有其特別之處,而這些特點也必然由愛出發。我們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幫助各位校長領導學校,在這裏需要強調的是『領導』並非『管理』,讓他們有難題時可隨意徵詢過來人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