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升學選校,到底是誰的責任?在幼稚園、小學甚至中學階段,父母當然是子女升學選校的主導者,但從子女高中選科開始,家長就要學習離開主場,到場邊成為啦啦隊,忠誠地為孩子打氣歡呼。許多父母會把孩子看作自己的一部分,把孩子的人生課題當成自己的課題。他們可能會說:「我是你媽,看見你這樣,我怎能不管你。」但實際上,每一次的介入成功了,他們就會更加相信「孩子需要我,介入是王道」。
我親眼見證一個孩子,無論大學選修甚麼學系、到哪裡升學,都是由強勢家長作主;就是親戚朋友同桌吃飯,問問孩子有甚麼興趣抱負,都是經由母親成功搶答得知,年青人唯有戴上耳機聽歌,作無聲抗議。子女在強悍型父母的教養下,最懂禮讓和妥協。將個人要負的責任、要作的抉擇,禮讓予資源及條件比自己優厚百倍的父母,且練就出一股凡事不提意見,也不用執着的做人原則,只依父母意思行就是了。他們妥協的原因,是相信自己的想法一定不及父母周全,不想牽動他們的情緒,也無法忍受他們對自己表達不滿、失望,就好像當他們對自己失望的時候,自己就不再是一個值得被愛、被尊重的孩子了,感覺自己特別糟糕。因此,無論父母的要求或者期望是否合理,他們內心都充滿矛盾,並湧起巨大的內疚感,推動着他們去犧牲自己的想法,滿足父母的期望。這種犧牲表面上是忍讓包容了父母,但卻種下了怨恨的種子。一天子女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就會以一個巨大的藉口責怪父母:「當初都是他們要我這麼做的,因為有糟糕的父母,我才這麼不快樂,都是父母的錯。」這實際上是把自己的人生課題推諉成父母的課題,希望別人為自己的不濟負責。及早跳出混亂的責任困局,自己人生課題自己承擔,父母子女兩代人,才有機會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植洪麗婷女士 │ 香港第一代通識教育科老師,資深教育工作者
圖片來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