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中學是孩子步向成年人的重要階段,從前備受呵護的小不點,在新的環境裏學會獨立處理功課、人際關係及時間管理等課題,父母如能盡早掌握孩子的心思和相處竅門,不但可協助他們發展和成長,還能進一步增進親子關係,陪伴他們步向羽翼漸豐的一趟身心之旅。
#1 學習負責任
進入中學後,孩子的自主性和個人責任增加,例如他們會開始自行決定時間表,選擇課餘參加甚麼活動、閒時與誰外出,又或是與父母商量重新訂立零用錢、回家時間或其他生活規律等事宜。鼓勵孩子,讓他們把握轉變帶來的機遇,積極發展並運用其組織能力,培養主動、獨立的思考能力。
#2 加強瞭解自身長處、短處
學業上,由於科目的數量及難度增加,不同孩子的天分往往會在這個時候表現出高低之分,例如某些孩子的文科比較出色,有些則是理科,因此孩子必須誠實面對及改善自己的不足之處。
#3 學習面對批評和朋輩壓力
許多時候,中學生承受來自朋輩及社交圈子的壓力比學業還要大,他們正處於積極開拓人際關係的階段,渴望在同儕或異性中爭取認同及建立地位。正因為他們心裏十分害怕被人排擠和批評,有時甚至會為有沒有被加進某個Facebook或Whatsapp群組而傷心,面對這些巨變和壓力,父母適度關懷必須拿捏準確。父母鼓勵孩子結交朋友時,可多用個人經歷解釋交友之道,例如坦誠和包容等美德,同時要教導孩子保護自己,建立健康、有益、和諧的人際脈絡。
#4 父母適度放手
在剛升學的首個學期,父母可先試試水溫,從旁觀察孩子是否有能力獨立並自律地面對新環境,在必要時才出手扶持,並給予他精神慰藉及建議,切勿過於逼迫,否則孩子踏入青春期後很可能出現反叛及對抗行為。
應付升中接踵而來的轉變並非一朝半晚的事,父母從小便要培養孩子逐步邁向獨立,盡量建立二人均覺穩定舒適的溝通模式,讓孩子明白今天的表現越好,明日可給予他的自由度便會越高,孩子的自信心和快樂自然隨之而來。
鳴謝:瑪麗醫院精神科顧問醫生、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主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榮譽臨床副教授陳國齡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