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收聽了網上節目《維多利亞講》,主持人分享了香港健筆馮睎乾先生一篇二零一六年的舊文章「來自香港的天才家庭」。這個家庭跟我有點淵源,他們的故事亦極具啟發性,希望在此跟各位家長分享。陶哲軒是香港一位傳奇天才兒童,據馮翁的文章所述:「陶哲軒被譽為數學界莫札特、地上最聰明的人,智商二百二十,十三歲奪奧數金牌,二十一歲獲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二十四歲成為UCLA數學教授,三十一歲得菲爾茲獎,事業一帆風順,還老早娶了老婆,現有一子一女。」陶哲軒的父親陶象國是位兒科醫生,是我港大醫學系的師兄,母親梁蕙蘭也是港大的物理及數學系高材生;陶哲軒更是我兩個兒子的偶像,他們在澳洲讀中學時的數學參考書正是由他所撰寫。陶哲軒三歲時的讀寫及算術能力已比得上六歲小孩,父母送他去唸小學,學習不成問題,卻因為同學都比他年長,令他適應不良,父母沒勉強他,將他送回幼稚園。
父母雖知道兒子擁有超凡的數理天賦,卻選擇讓他按常人步伐升學。母親毅然放棄工作在家專心栽培兒子,亦聘請一流的數學導師按兒子的需要和進度在家教學,以彈性方式教導這位數學天才。父親陶象國曾於訪問中表示寧願讓兒子慢下來,因為他希望兒子跑的是馬拉松,不是短跑。中國人見到孩子資優出色,定必快馬加鞭,誓要贏在起跑線,就像內地神童張炘煬,十歲考上大學,十三歲成為碩士研究生,十六歲攻讀博士學位。然而因為父母過度操作,成年後的張炘煬竟成了不務正業的「啃老族」,令人婉惜。這兩名天才的故事帶出了兩套截然不同的育兒價值觀──從兒女最大的福祉出發,抑或急功近利,只為讓兒女早日名成利就而揠苗助長?做父母應當付出無私的愛,不以孩子為己爭光,非要望子成龍,而是要讓孩子人生活得好。育兒不在乎贏在起跑線,只在乎不輸在終點。
陳潔玲醫生︳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澳洲皇家全科醫學學院院士、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院士、香港大學公共衛生碩士及香港中文大學家庭醫學文憑多個學位,現任職家庭醫生,育有兩名兒子。
圖片來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