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談到教育,當然是老師教學生和家長教子女。但今時今日,孩子可以教導家長使用電子產品,年輕同事指導年長上司為公司數碼轉型,老師和家長不妨善用年輕人的教育潛能。近年大學流行服務學習,透過督導學生到社區服務去學習新知識。
在我的服務學習通識課堂裏,我邀請學生每人挑選一位廿五歲以下的服務對象,檢視對方的傳媒使用習慣和指導他們善用傳媒和資訊。現時的大學生和中學生屬Z世代,他們隨互聯網成長,過着數碼生活。經過一番傳媒知識訓練,我的學生開始在課外跟服務對象互動。他們的服務對象大多數是別家大學就讀的大學生,有些是他們認識的中學生,有幾位選擇指導自己的弟妹。
這個Z世代指導Z世代的課程成效不錯,他們交流了如何做事實核查、怎樣進行新聞和廣告分析、分享了人工智能的利弊、研究了如何辨識深偽影片,又討論了網絡欺凌的禍害和網上購物的陷阱。當檢視服務對象的傳媒使用習慣時,發現幾乎所有人都是網絡使用時間超標,尤其是在社交媒體方面。一位芬蘭籍的交換生,選擇在芬蘭就讀中學的妹妹為指導對象。她請妹妹每天記下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和心情,發覺妹妹使用社交媒體時間長的日子,心情反而不好,印證了社交媒體影響青少年情緒的論說。學生們作出反思,醒悟服務對象所面對的問題,也是他們每天面對的問題,他們自己亦是網絡沉溺,深受社交媒體影響。於是他們想出很多創意點子,跟服務對象關上手機,一起去露營、打球、逛博物館和當義工,實踐數碼排毒。雖然未能在短時間內大幅減低網絡使用量,但他們和服務對象已經充分意識到,是時候調整網絡使用習慣了。
李月蓮教授 │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榮休教授,曾任職多間傳媒機構,研究領域涵蓋傳媒和資訊素養教育、數碼世代和新聞網站。多年來參與教師培訓和主持家長講座,積極推動本港傳媒教育,曾出任教育局資訊科技教育督導委員會委員多年。
圖片來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