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香港航空業發展的一百一十周年,人類自古以來便朝思暮想如小鳥一般在天空中展翅翱翔,或飛到外太空探索宇宙奧秘。於是,人們開始觀察及仿效鳥類飛行時的動作,並發明了一系列航空設備,當中包括熱氣球、滑翔機及現代飛機等。今個月,讓《黃巴士》帶大家一起穿梭於不同年代,探索飛機的起源吧!
早於十八世紀,來自法國從事造紙商的孟格菲兄弟將紙屑扔進火爐時,無意中發現紙屑會隨着熱氣向上飄,便靈機一觸:「可以令更大型的物體升起來嗎?」於是,兩人便開始製造形狀像熱氣球的「浮空器」,成功讓一個巨大的浮空器飛至超過一千米高,更足足在空中飄浮兩公里的距離。這次實驗令他們聲名大噪,更獲邀到巴黎凡爾賽宮,在國王路易十六和大批民眾面前首次進行載有乘客的升空表演,當中的乘客包括一頭羊、一隻鴨子及一隻公雞,這次熱氣球在空中飛行了八分鐘和三點五公里的距離,證實升上高空並不會導致生物死亡。一七八三年,羅齊爾與阿蘭迪侯爵乘搭孟格菲兄弟設計的熱氣球,在二十五分鐘內飛行了足足九公里,實現了史上首次載人飛行。
二十世紀初,世界各地已出現不少「飛行裝置」,但它們都缺乏控制系統,遇到強風來襲便難以平衡。於是,萊特兄弟設計了像現代飛機「副翼」的設備,讓飛行裝置的翼尖能夠隨着風向彎曲,藉此保持平衡。一九零二年,他們製造了當時規模最大的滑翔機,飛機上更設有升降舵、副翼和垂直翼尾,讓飛行員可控制飛行方向和垂降,即使在風中飛行也能保持平衡。奧維爾.萊特亦親自設計了可安裝於機身的汽油發動機,成功造出全球首架配有發動器的飛機,並將其命名為「飛行者一號」。
一九零三年十二月十七日,奧維爾在哥哥維爾伯的陪伴下駕駛「飛行者一號」。雖然這趟航程只持續了十二秒,以及僅僅移動了三十七公尺的距離,卻成為了世界航空史中重要的里程碑。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飛機成為了偵查工具和進行地面攻擊的軍事武器,各國都竭盡全力提升發動機的馬力,令全球大部分發動機的平均馬力輸出,由戰爭初期的數十匹,增加至一九一八年的二百匹,航空業亦有了飛躍發展。隨後,人們便開始研究如何實現長途飛行。一九二四年四月,四架美國道格拉斯雙翼機在西雅圖起飛,當中兩架於約五個月後成功返航,實現了史上首次環球飛行。
一九二七年五月,來自美國的查爾斯.林白駕駛「聖路易斯精神號」單翼機,由紐約州的羅斯福機場起飛,途徑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和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以及愛爾蘭,完成史上首次橫跨大西洋的航程,一共飛行了約三千六百英里。為了減輕飛機的負擔和節省汽油,他只能帶上五塊三明治和不足一公升的水,亦不能攜帶降落傘和收音機等,在飛行過程中更不能睡着。最終,林白於翌日晚上抵達法國巴黎布爾歇機場,隨即受到當地民眾的熱烈歡迎,更成為大西洋兩岸的英雄人物。他亦獲得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其後成為了一名航空演說家。
相比國外,香港的航空發展較緩慢,一九一一年才首次有飛機在本港飛行,名為「沙田精神號」,由著名比利時飛行家查爾斯.溫德邦駕駛,並曾於本港上空進行了一場飛行表演。一九二五年,啟德機場正式啟用,成為本地首個機場,起初主要用途為軍用及飛行訓練場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啟德機場被日軍炸毀。香港被日軍佔領後,日軍又摧毀了宋皇臺和九龍寨城石牆,為啟德機場興建第二條跑道。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香港政府設立民航處以管理本地航空服務,國泰航空亦於上海成立並遷至香港,成為首間以香港為基地的航空公司。一九五八年,啟德機場正式改名為「香港國際機場」。一九九六年,它一共處理逾二千九百萬名國際旅客及過百萬噸來自全球各地的貨物,成為全球第三大繁忙機場,更是國際貨運吞吐量最高的機場。隨着香港航空交通越來越繁忙,本港政府決定於大嶼山以北的赤鱲角填海興建新機場。全新的香港國際機場,又名赤鱲角機場,於一九九八年七月正式啟用,而有着七十三年歷史的啟德機場亦完成使命。
現時,香港國際機場一號客運大樓的天幕下,懸掛着寫有「1910 FARMAN沙田精神號SPIRIT OF SHA TIN」字樣的復古飛機。早於一九一一年,查爾斯.溫德邦便是駕駛着同款飛機在香港成功試飛,揭開本港航空發展的序幕。直到今天,代表香港飛行史起源的「沙田精神號」,仍能繼續見證香港航空業展翅高飛。
瞭解過世界及本港的航空歷史後,大家是否記得以下的航空發展里程碑?試試配對各項里程碑及相應的人物吧!
萊特兄弟
查爾斯.林白
查爾斯.溫德邦
孟格菲兄弟
駕駛「沙田精神號」於香港試飛
利用熱氣球實現史上首次載人飛行
發明「飛行者一號」
首位橫渡大西洋的飛行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