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在網絡上使用Emoji(表情圖案)與人溝通,除了更真切地表達情感外,亦令句子語境更為生動。到底這些實用又可愛的Emoji是怎樣來的呢?

「Emoji」一詞源自日語中的「絵」(e)和「文字」(moji)兩者的組合,是一種能透過視覺就能理解意義的符號。1994年,由於當時傳呼機的屏幕大小有限,日本電訊公司NTT DoCoMo的員工栗田穰崇提出希望能創造一種符號助手機用戶表達心中所想,讓訊息傳遞更有效率。栗田所創造的Emoji在日本推出後立即大受歡迎,馬上就有不少電訊公司爭相模仿。當時近乎每家電訊營運商都在使用自己設計的Emoji,因此曾有一段時間來自不同營運商的手機會無法正常顯示對方送出的Emoji。

Emoji之父栗田穰崇
1999年初代的Emoji

2006年,Google決定將Emoji 統一,轉換成Unicode代碼(用以統一文字的系統)以方便各方平台的用家。說到將Emoji全球化的最大功臣,便是為人熟悉的科技公司——Apple。2008年,Apple為了將iPhone打入日本市場,決定在手機系統加入日本消費者最愛用的Emoji,而當時iOS的Emoji僅限日本地區可用。後來Emoji受到北美iPhone用家的關注,Apple便在2011年正式將自家設計的Emoji設為全球通用。

最初出現在iOS平台的Emoji。

2013年,「Emoji」一詞正式被收錄於牛津字典中,Emoji亦不只適用於通訊軟件上,連電郵系統Gmail、社交平台Facebook等都加入了自家版本的Emoji,用途更加廣泛。此外,每年的7月17日便是世界表情符號日(World Emoji Day),這就是不同平台的「日曆」Emoji都標上了17號的原因。

原來「日曆」Emoji的設計亦別有用意!

時至今日,Emoji仍十分流行,更根據不同國家的潮流及文化演變出更多款式,主題涵蓋職業、運動、食物、動物和交通工具等等,包羅萬有。每逢電話系統有更新,大家都會期待推出了甚麼新奇有趣的符號。你們的心目中,又有沒有一個Emoji最能代表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