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天文台不時發出酷熱天氣警告,叮囑市民要多喝水和避免長時間曝曬,慎防中暑。到底甚麼是中暑?中暑會有甚麼徵狀?又聽過天氣太熱會導致熱衰竭,熱衰竭又是甚麼?和中暑有甚麼分別呢?
小童長者較易中暑
人體的正常體溫大約在攝氏36到38度之間。身體健康的人士因有健全的體溫調節機能,所以能有效地把體溫保持在這個正常溫度。人在酷熱的環境下體溫會上升,身體機能其時會懂得自動調節來降溫,例如增加排汗和呼吸次數。可是,當環境溫度過高,這些生理調節不能有效控制體溫時,從而導致熱疾病,包括出現熱衰竭甚至中暑等情況。任何人士在酷熱環境下均可隨時患上熱疾病,但某些人士的風險會較其他人高。
嬰兒、幼童、長者、長期病如心臟病或高血壓患者,和過胖人士均較容易中暑,原因是小童及長者未必能掌握身體必須補充水分的時機,容易導致熱衰竭或中暑。心臟病或高血壓患者因體溫調節機能減弱的關係,會較易引發熱衰竭。過重及肥胖人士因感覺高溫及散熱的能力較弱,所以亦較常有與高溫有關的健康問題。研究顯示,過重及肥胖的成年人士出現熱疾病的常見程度比正常體重的人士高出約三倍 。最後,酒精和咖啡因亦會加快人體新陳代謝,容易導致熱衰竭,故此進行戶外運動前不宜喝酒或咖啡因濃度高的飲料。
熱衰竭與中暑的分別
其實熱衰竭和中暑均屬身體不能有效控制體溫所引發的熱疾病,可以說是兩個階段。熱衰竭是因為暴露於酷熱環境下或劇烈運動後產生的水分及電解質流失所致的熱疾病。患者會有以下病徵:
(一)核心體溫上升 (高於攝氏 37度但低於40度),但有些患者核心體溫屬正常
(二)面色蒼白、大量出汗
(三)嚴重口渴
(四)脈搏急、呼吸淺
(五)肌肉痙攣及全身軟弱無力
(六)頭痛
(七)噁心、嘔吐
(八)頭暈、昏厥
當熱衰竭的情況加劇,或會形成中暑高熱的嚴重病症。中暑的出現是因為核心體溫極高,身體內部機能開始停止運作,屬於一種可致命的病症,須即時診治。中暑和熱衰竭的主要分別,在於體溫的差異、膚色蒼白抑或泛紅,以及身體有無發汗。中暑的病徵包括:
(一)核心體溫極高 ( 攝氏 40度或以上 )
(二)皮膚變紅、發熱及乾燥,但沒有流汗
(三)舌頭腫脹乾燥
(四)脈搏急、呼吸淺
(五)頭痛
(六)噁心
(七)腦癇發作
(八)神志不清或喪失定向力(九)失去知覺或昏迷
熱衰竭或中暑即時處理的方式
若身邊有人不幸出現熱衰竭甚至中暑的徵狀,應先保持冷靜,並嘗試為患者降溫,例如把患者移到陰涼地方,避免繼續受太陽直接照射。可在患者在腋下、頸部等位置放冰袋或冷毛巾,也可利用噴壺噴濕患者身體,以蒸發方式協助降溫。如隨身有帶手提小風扇,也可以用來助患者散熱。如果發現患者不省人事,就千萬不可餵他喝水,要讓患者側躺,避免口部分泌物流入口鼻阻塞氣道,同時應該盡快召救護車求醫。
如何預防措施中暑
我們應該密切留意天文台發出的酷熱天氣警告,並作出適當的避暑措施。如有不適,應立即停止活動並延醫診治。以下是一些預防中暑的措施:
(一 )穿着淺色和通爽的衣物,以減少身體吸熱,並方便排汗及散熱。
(二 )帶備並補充足夠的水,以防脫水。
(三)避免喝含咖啡因(例如:茶或咖啡)或酒精的飲品,因這些飲品會加速身體水分透過泌尿系統流失。
(四)避免進行劇烈運動或作長程的登山或遠足等活動,因高溫、出汗和疲勞都會額外消耗體力。
(五 )最好安排在早上或下午較後的時間進行戶外活動。
(六)在室內活動時,應儘量打開窗戶及以風扇或空氣調節系統保持室內通爽涼快,避免在潮濕悶熱的環境下進行劇烈運動。
(七)調整工作安排,在較涼快的時段工作。如必須在炎熱環境下工作,儘可能在工作地點加設遮蔭,配以循序漸進的工作速度,並於定時在涼快處休息,讓體力回復。
(八)不應留在停泊的汽車內。
(九)進行活動時若感不適,應立刻停止,並儘快求診。
如何在炎熱天氣下保持身體涼快及水分充足
(一 )穿著淺色、寬鬆和通爽的衣物以減低熱力的吸收並方便汗水蒸發散熱。外出時戴上闊邊帽或以傘子遮擋陽光。
(二 )用清涼的濕毛巾敷在頸背、額頭或面部。以凍水淋浴或浸浴。
(三 )多喝水以防脫水。避免飲用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飲料(如咖啡、茶或可樂)。
(四)多進食含水分高的水果及瓜菜(如西瓜、橙、青瓜及蕃茄),避免進食油膩的食物。
資料來源: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