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蔓延全球,引起大眾對公共衛生及預防傳染病的關注。上期《黃巴士》深入介紹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特點及防疫小貼士,這次帶大家踏上時空之旅,認識古今中外傳染病的傳染途徑、病徵及預防方法,讓我們從歷史中汲取教訓,學習保持個人及環境衛生習慣,有效防疫。

何謂傳染病?
傳染病是指一些具有傳播性的疾病。這些疾病由病原體入侵人體引起。引致感染的病原體是一些細小的微生物,例如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它們進入人體後,會進行繁殖及產生毒素,破壞身體細胞及其功能,病情嚴重時會引致死亡。

傳染病的傳播途徑
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傳染病,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互相傳播。常見傳播途徑包括直接接觸患者身體、飛沫傳播及空氣傳播,也可以在輸血或進行性行為時,經由血液或體液進入身體。病原體也會在蚊子或家禽體內寄居,並經之傳播。此外,進食受污染的水或食物,或使用受污染的食具,也是其中一種傳播途徑。病原體經由這些途徑進入人體後,會引發疾病,而部分傳染病甚至有多於一種的傳播方式,例如水痘可以透過身體接觸或空氣傳播,令它們的傳播速度和範圍更為廣泛。

預防傳染病
為了減低染上傳染病的風險,我們必須採取適當而有效的預防措施。首先,我們須定期進行消毒,保持環境衛生,減少病原體繁殖和滋生。我們亦要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例如定時洗手、佩戴口罩以防止飛沫傳播及避免接觸活家禽等。幼兒、長者及長期病患者等抵抗力較弱人士,也可以透過接種疫苗,增強個人抵抗力。

歷史中的傳染病
在世界歷史上,曾發生多次傳染病大爆發,當時的社會及經濟帶來重大打擊,但卻大大提升了後世的衛生意識及醫療科技發展。讓我們來認識一系列的傳染病,瞭解人類在抗疫路上的努力,從而反思如何改善未來的防疫措施,減少傳染病的傷害。

黑死病
黑死病是十四世紀在歐洲肆虐的鼠疫,它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一旦受感染,患者便會在兩至七天內出現發燒症狀,皮膚上浮現紫黑色的斑點和腫塊,此病亦因而得名。由於當時醫療設備和科技有限,患者得病後難以痊癒,同時人們也未有防疫意識,黑死病爆發後迅速蔓延整個歐洲,並擴散到亞洲和非洲北部,疫情維持約三個世紀,導致全球約七千五百人死亡。黑死病的病原體是一種鼠疫桿菌,它藉由藏在黑鼠皮毛內的蚤傳播。黑死病奪去了許多歐洲人的生命,不少村莊被廢棄,糧食生產也大幅下降,最後更引致饑荒,十分可怕。

西班牙流感
西班牙流感所造成的災難十分嚴重,是史上患者人數最多的傳染疫症,全球患病人數在五億以上。後世研究顯示,西班牙流感始於一九一八年,疫情持續約一年。導致達五千萬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病毒源自鳥類,初期症狀包括頭痛、高燒、肌肉酸痛和食慾不振,病情惡化後能引發肺炎等併發症,嚴重時會導致死亡。當時人們對流感病毒認識不多,直到一九三三年,英國科學家才分離出流感病毒,並命名為H1N1,自此人們才知道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所造成。

登革熱
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此病毒經由雌性埃及伊蚊及白紋伊蚊傳播給人類,這些帶病毒的蚊子常見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感染登革熱後,病徵包括高燒、嚴重頭痛、肌肉痛、噁心、淋巴結腫脹以及出疹等。患者一旦出現重症登革熱──由登革熱所引起的併發症,病情會迅速惡化,最嚴重的情況會導致血液循環系統衰竭、休克及死亡。預防登革熱的最佳方法是清除積水,防止蚊子滋生,進行戶外活動時,可穿上寬鬆淺色的長袖衣褲,並適當使用驅蚊劑,避免被蚊子叮咬。

禽流感
除了在人類間流傳的季節性流感病毒,部分常見於雞或鴨等家禽和鳥類的流感病毒,也可以由動物傳播給人類,甲型禽流感是其中之一。一九九七年,H5N1甲型禽流感在香港爆發疫情,美國和中國、越南等亞洲國家,也有多人因感染禽流感而死亡。由於人類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情況並不常見,因此人體對該病毒的免疫力較低,一旦患病,病情一般較為嚴重。要避免染上禽流感,專家建議大家避免用手直接接觸野生雀鳥、家禽或其糞便,也應該定時用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同時避免用手接觸口、鼻和眼睛。

伊波拉出血熱
伊波拉絲狀病毒的自然宿主是果蝠,病毒轉移到人體後,在人與人之間廣泛傳播,並在社區蔓延,傳播途徑包括:經由破損皮膚或黏膜直接接觸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體液,以及間接接觸受病毒污染的環境。二零一八年,伊波拉病毒在剛果東部大規模傳播,約三千人確診,當中超過二千二百人死亡,是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一次伊波拉疫情。感染伊波拉病毒的平均死亡率高達五成,是一種非常嚴重的急性疾病,染病後會出現發燒、嘔吐、腹瀉、腎和肝臟功能受損,若病情惡化,更會出現內出血和外出血情況。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沙士)
相信不少香港人想起「沙士」仍是猶有餘悸。二零零三年的疫情,全球確診人數超過八千人,無情奪去了近三百位香港市民的生命。「沙士」的早期病徵與流行性感冒相似,患者起初會發高燒、發冷、頭痛或肌肉痛,繼而出現咳嗽、呼吸困難等下呼吸道感染症狀,部分患者病情會迅速惡化至呼吸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沙士」主要透過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產生的飛沫而傳播。由於現時並沒有預防「沙士」的疫苗,保持良好個人及環境衛生是預防「沙士」傳播的最佳辦法,包括保持雙手清潔、出現呼吸道感染病徵時戴上口罩,以及定期使用稀釋家用漂白水清潔家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