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是香港著名作家,與金庸、黃霑和蔡瀾並稱「香港四大才子」,筆耕47年,職業生涯中創作了超過300本小說和逾400部電影劇本,是香港最多產的作家之一。香港文壇流傳這麼一句話:「武俠必看金庸,科幻只看倪匡。」足見他的文壇地位。

倪匡1935年生於上海,原名倪聰,字亦明。倪匡是他的筆名,「匡」字是他從《辭海》隨手翻出的一個字,因而得名。倪匡共有六個兄弟姊妹,其中六妹倪亦舒是香港知名言情小說家,筆名亦舒,兩兄妹在文壇上同樣多產。

年輕時的倪匡。

倪匡16歲入讀華東人民革命大學,受訓成為解放軍。20歲被調派到內蒙古,管理勞改農場犯人。他在上海經歷動盪歲月,於內蒙古工作期間又與其他軍人及上司結怨,擔心遭受牢獄之災,獲朋友幫他偷了一匹馬連夜南逃,並走了三個多月的路到廣州,最後從水路逃難來港,當時他只有22歲。

1957年來港後他在工廠當雜工,晚上讀夜校進修,每天僅賺到三塊錢。在工廠他當過鑽地工人,兩個小時已差點被震散骨架;又試過做染廠工人,雙手泡在染缸至脫皮。倪匡在自傳《風雨任平生:倪匡傳》中曾提及,某天他和工友一同等開工時,見工友在報紙上讀小說,倪匡接過報紙說:「這種東西,我也會寫。」工友不信一個僅中學畢業的工人寫的文字能發表到報章上,倪匡二話不說花了一個下午寫了人生第一篇故事,以中共土地改革為題,名為《活埋》,投稿到當地報章《真報》和《工商日報》,成功得到《真報》採用,自始開啟接近半世紀的筆耕生涯。

當年從事文字創作,不如今天有電腦輔助,只需敲敲鍵盤便寫下萬字那樣方便,倪匡卻可每小時書寫4,500字,更曾創下日寫二萬字的最高紀錄。他曾表示:「當時我是以寫小說作為職業,靠它養家糊口,靠它過日子,所以絕對沒辦法精雕細琢。」他說自己從不曾為寫作費心神,下筆前不會多想,一切就在腦海中,「小說有了人物性格,情節自然會發展。」

《衛斯理》系列內容引人入勝。

1958年,倪匡開始以筆名「岳川」創作武俠小說,早期作品包括《木蘭花傳奇》、「浪子高達」的故事,及《六指琴魔》等。1963年他開始用筆名「衛斯理」創作科幻小說系列,連載於《明報》副刊,開創天馬行空的奇幻世界,1971年首次出版的衛斯理小說《老貓》的靈感來自一隻灰藍色的波斯貓,小說中的貓與外星人搏鬥,更與衛斯理的身世尤關,情節引人入勝。已出版的《衛斯理》系列小說達140多本,其中《原振俠》系列為人津津樂道,更曾被拍攝成電視劇。

倪匡與金庸、黃霑和蔡瀾並稱「香港四大才子」。
金庸原名查良鏞,是《明報》創報人,也是著名武俠小說作家。

倪匡與金庸兩位文壇巨匠惺惺相惜,倪匡的《衛斯理》系列一直在明報上連載。金庸在連載《天龍八部》時曾因歐遊兩個月,而曾找倪匡幫忙代筆,以祈不影響連載。金庸交帶倪匡代筆時不能弄死任何角色,因為書中每個人物都有用處,可是那個下午倪匡便將作品中阿紫的角色弄瞎,氣死金庸。這段小故事成為了兩位巨匠之間的趣聞。

小說創作以外,倪匡寫過的電影劇本亦超過400部,其中最受歡迎的包括電影《獨臂刀》,它是香港史上首部衝破100萬港元票房的電影;他之後也有參與製作李小龍主演的電影《精武門》。倪匡自60年代起編寫過無數電影劇本,很多小說都被改編成電影,對影壇影響深遠。他於2012年榮獲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2018年榮獲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頒發編劇會銀禧榮譽大獎。 倪匡於2004年發表了《衛斯理》系列最後一部作品《只限老友》後,便宣佈因「寫作配額用完了」,是時候封筆,結束了47年筆耕生涯。

倪匡與太太李果珍相守到老,太太老年患上腦退化症,倪匡一直陪伴在旁。

他與太太李果珍育有女兒倪穗和兒子倪震,1992年與太太移居美國,因妻子不習慣外國生活,遂於2007年回流。一生開朗豁達的倪匡2022年7月去世,享年87歲,他曾透露自己罹患皮膚癌,他的兒媳暨本地知名歌手周慧敏表示他在癌症康復中心病逝。他的忠實讀者形容他為「永遠的衛斯理」。

他曾經表示世界上有兩種人的話不可以聽:「一個是醫生的,一個是太太的。要活得逍遙自在,那兩種人的話就不能聽;要活得健康安樂,那兩種人的話都要聽。不聽醫生的,得不到健康;不聽老婆的,絕對得不到安樂。」他希望自己的墓碑上能刻上「一個好人」四個字,並在自撰的墓誌銘寫下這句話:「多想我生前好處,少說我死後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