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有買外賣的經歷,自疫情以來外賣成為了大眾最依賴的一項服務,但外賣的歷史你又知道多少呢?
原來外賣最早可以追溯至唐代,當時士人有外帶食物的習慣。據唐代文人李肇所著《國史補記》載,唐代的士人階層有帶着鍋碗瓢盆去酒樓,把預先訂好的飯菜外帶回家的習慣。
到了宋代,隨着坊市合一,住宅區與商業區混合,在無營業時間和場地的限制之下,任何地方都可開設店舖,宋代餐飲業就更加興盛。當時提供外賣的大多是稱為「分榮」的街頭小吃舖;另外,稱為「腳店」的中上等級餐廳,達到一定金額亦會提供外賣服務。
但是沒有手機的宋人又如何叫外賣呢?原來古代叫外賣的方法有三個:
一、家丁購買:由家丁前往餐館下單,再由專人送至家中及付款。
二、約定送餐:與店家簽下長期的外賣合約,店家定期將外賣送至客戶家中。
三、上門兜售:店家將預先準備好的外賣帶至一處現場叫賣。
不只是平民,當時連皇帝也愛叫外賣,尤其宋孝宗更是外賣的忠實粉絲。根據歷史記載,宋孝宗曾於一次燈節中,點了外賣「李婆婆魚羹」、「南瓦張家圓子」等,還打賞了不少小費予外賣員。
那麼,宋朝的外賣器皿是怎麼樣的呢?雖然宋朝的外賣員只能依靠步行方式運送食物,很多時要走很遠路送一個外賣,然而當時已很先進地有飯菜的保温技術,不同於現代使用一次性飯盒與塑料袋等作為外賣包裝,宋代盛載外賣的容器是温盤,相當環保又精緻。 温盤又稱為暖盤,是用來保温食物的器皿,上、下兩層之間有空隙,只要在使用前在中間的夾層注入熱水,就能達到保温的效果。再將裝有餐點的温盤,放入便於行走攜帶的長形盒子,這就是宋朝外賣員的標準配備。
及至上世紀八十年代,電話普及,發展了致電下單的外賣服務 ── 由顧客直接致電餐廳,等待職員上門送餐。後來互聯網應用發達,互聯網外賣服務平台漸漸出現,這些平台與大大小小的餐廳合作,替顧客下單、為餐廳送外賣,是顧客與餐廳之間的中介。現在只要一Apps在手,就能在眾多餐廳中選擇自己想吃的,由外賣員迅速送到府上。 看到這裏,各位小讀者對於外賣是否認識更多了呢?下次叫外賣的時候,也可以跟父母、朋友分享一下它的歷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