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漫畫,第一時間就會讓人想起被譽為漫畫第一大國的日本,不過原來中國在多年前已經有一名因創作漫畫而聞名的人,他就是豐子愷。豐子愷又被稱為「圓通大師」,他是其中一位把漫畫藝術帶到中國的先驅,同時也是中國著名畫家、散文家及文學家。
一八九八年,豐子愷於浙江省石門縣出生,是家中的長男。他的先祖經營染坊,而父親豐鐄長則是中國最後一屆舉人。他於一九一四年入讀杭州浙江省第一師範學校,師從中國著名藝術家李叔同及教育家夏丏尊。他在李叔同的教導下,畫工大有進步,也在努力鑽研寫生的同時,嘗試瞭解西洋名畫,學習當中的理論。除了畫藝,他亦向李叔同學習音樂,提升多方面的藝術造詣。而他的另一位恩師夏丏尊則是語文老師,主要教授新文藝寫作。
豐子愷於求學期間已首度發表作品,更於一九一九年畢業後與友人創辦上海專科師範學校,並任職繪畫教師。但是由於他的兩位恩師都曾在日本留學,可能受到他們的影響,豐子愷也一直希望出國深造,因此他不惜賣掉祖宗遺留下來的產業,並向親戚借錢,展開了為期十個月的東京留學生活。留學期間,他主要鑽研炭筆畫,其後他也特別欣賞擅長簡筆漫畫的日本畫家竹久夢二,竹久夢二以西方的技巧畫出東洋風味,對他日後的漫畫創作帶來了啟發。
回國後,他再次從事教育行業,也結識了朱自清及俞平伯等熱愛文學之士。他在浙江上虞春輝中學教授圖畫和音樂,平日也處理英文及日文的翻譯工作。機緣巧合之下,他在參與一次校務會議的時候找到靈感,自此嘗試創作漫畫。朱自清與俞平伯合辦的刊物《我們的七月》更於一九二四年邀請他刊登畫作,於是他首次發表了畫作《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他的作品引起了《文學周報》的注意,邀請他以「子愷漫畫」為標題連載畫作,自此中國才開始出現「漫畫」一詞。他的漫畫作品簡單易懂,老少咸宜,而且帶出人生道理,因此被廣泛流傳,受到大眾喜愛。
他陸續發表了不少畫作及書籍,也在上海參與創辦立達中學,再成立立達學會,也擔任過上海著名出版社開明書店的編輯,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緣緣堂隨筆》也是由開明書店出版。他的教育生涯亦沒有因此結束,他於一九三九至一九四二年在浙江大學教授藝術教育和藝術欣賞等課程。一九五四年,更擔任上海市中國日語學院的首任院長和教師。而一九六零年成立的上海市中國畫院,也是由他擔任首任院長,可見他為培育下一代藝術人才作出了不少貢獻。
一九七五年,他因為癌症病發逝世,享年七十六歲。為了紀念豐子愷,陳一心家族慈善基金會於二零零八年成立「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表揚優秀的華文圖書作家、畫家和出版社。
「正當的遊玩,是辛苦的安慰,是工作的預備。」
豐子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