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而廣闊的人生裡,「天資」和「努力」哪一個更重要?很多人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努力」。有趣的是,當我們面對挫折的時候,又很容易陷入一種自我懷疑:「難道我真的沒有天份?」

隨着經濟的轉型、社會狀況的變遷,大家對成功的渴望越來越殷切,我們在龐大的競爭中不斷提高對自己的要求,甚至在不知不覺間將這種壓力遷移到孩子身上。家長、老師、同學,潛移默化地灌輸考試要高分、比賽要取勝、人生要成功的觀念。在無形的壓力下,我們培養出一個個擁有嚴格超我的孩子。我們甚至會摸摸孩子的頭說:「你真乖,從來都不讓我操心。」於是,當孩子面對失敗的時候,就會無可避免地否定自己的努力,甚至否定自己的人生,不願意再接受生活上的種種挑戰。

這很值得關注嗎?不,這很值得擔憂。

「成長型思維」出自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的經典作品《終身成長》,強調的是專注發展個人能力,而不是着眼於證明自己的天資有多好。這不代表我們要逃避失敗,相反,我們要學會接受失敗,嘗試在失敗中檢討自己、戰勝自己,繼而邁向成功。

小時候練籃球,在學會基本運球和傳球技巧後,教練就會教我們帶球上籃。對於一個九歲,從未接觸過籃球的女孩來說,「兩步半」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太陽底下,我在球場上跑了一遍又一遍,教練說:「你看,昨天你還會走錯步,今天你不僅沒有走錯,而且還進了兩球!」

當時的我很鬱悶,為甚麼教練硬要提起昨天的事情?可是現在我知道,比起最後是否成功,我們更應該關注自己在過程中的變化。其實只要有進步,我們就已經「贏」了。這一份信念成功影響到我以後的人生,不管學習、運動、音樂,我都更願意挑戰自己。只要每天進步一點,總有一天,我也可以成功。

「我今天確實做得不好,但我會努力,明天一定會做得比今天好。」讓孩子們知道,在成長的過程中,失敗和犯錯是可以被允許的,即使失敗了,天也不會塌下來。放開胸襟,包容自己的不足,愛和勇氣才會流進來。敢於挑戰、勇於嘗試,我們就會創造出無限可能。

【寫滿愛.愛滿瀉 — 幸福精神運動】文章分享│ 撰文 :寶覺中學曾綽琳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