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醫務衞生局的健康人生計劃及多個醫學機構的建議,合適的運動習慣在每個人生階段均非常重要,可改善和保持我們的身心健康、社交能力及認知功能,也可協助孩子健康發育和成長。建議如下:嬰幼兒(歲半或以下)在成人照顧下每天活動三十分鐘或以上,如維持趴姿、翻身、爬行、站立或行走;幼兒(歲半至兩歲)每天進行最少三小時肢體運動,如步行、跑步或跳躍等;兒童及青少年(兩歲至十八歲)每天進行六十分鐘以上中度(活動時仍可交談自如,但唱歌則有困難)或強度(活動時無法輕鬆交談)的體能活動;成年人每周進行最少一百五十分鐘中度(分五天進行)或七十五分鐘強度(分三天進行)體能活動。運動可分段進行,每次不少於十分鐘,按照身體狀況調整,量力而為。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方能持之以恆,而健康的運動習慣應是全面的,以帶氧運動(有節律的大肌肉運動)為主,如行山、跑步、騎單車、跳繩、游泳、跳舞、瑜伽、拳擊等,並要兼備:肌肉訓練(增加肌肉量及耐力),如掌上壓、深蹲、核心肌力訓練、啞鈴或彈力帶訓練、器械肌肉鍛鍊、粗重的家務等;骨質強化訓練(增加骨質密度的高衝擊性運動),如球類運動、跑步或跳繩等。

雖然筆者不是運動健將,但父母協助我在兒時養成的運動習慣,奠定了我一生的健康基礎。今天我仍然堅持每周三天於上班前打網球、跑步、游泳,讓我更有能力回應人生中的各種挑戰。以網球為例,除了強健體魄,我也從中學習如何尊重別人、團隊合作、公平競爭、超越成敗、不屈不撓等。希望父母們即使認為兒女沒有運動天賦,也不要扼殺他們做運動的機會。從小引導孩子愛上運動,一輩子受用無窮啊!

林永和醫生 │擁有澳洲皇家全科醫學學院院士、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院士、美國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臨床院士、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及社會科學碩士(婚姻及家庭治療)等學位,並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和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榮譽臨床助理教授。

圖片來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