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也曾在中文課堂上遇過「我的志願」這個作文題目,還記得自己當時寫下的那個答案嗎?志願有否隨着時間而改變呢?當然,能夠實現兒時許下的志願固然令人興奮,但事實上,很多人都是不經意走上一條與自己當初所想截然不同的路,到最後人生都有豐富的收穫,就如以下故事的主角 ── 無國界醫生的項目統籌萊希(Sarah Leahy)的故事一樣。
加入人道工作行列
大學時修讀意大利語和法語的萊希,畢業後從事過不同行業,包括科技初創企業、銀行金融業、藝術管理及私人會員俱樂部等,她主要都是參與有關項目管理的工作。在這十年間她經常要赴海外工作,亦曾長駐在紐約、東京和香港。這條職業發展道路看似多姿多彩,她卻開始意識到自己想要一份真正有意義的工作。
因緣際會下,萊希在肯亞工作時遇到幾位無國界醫生員工。他們解釋,前線救援工作需要的往往不只是醫護人員,還有很多非醫療人員的崗位,以提供支援和協助日常運作,而萊希的技能或許能派上用場,因為其中一個職位正正就是項目統籌。聽後她便聯繫了無國界醫生在都柏林的辦公室,很快她便開始在中非共和國擔任人力資源和財務經理。就這樣,從未想過在人道領域發展的萊希,便於2017年踏上了她的人道旅程。
深刻的救援任務
作為一名項目統籌,萊希需要負責項目內發生的一切事情,經常與監督前線醫療工作的醫療隊長合作,亦負責管理和協調不同的部門。由於項目開展的地方有一定程度的風險,因此安全管理亦是其職責的重要部分。日常的工作天,萊希上班後第一件做的事,就是與值夜班的同事開會交接工作,並作全面的安全檢查。隨後她需與不同部門開許多會議,也有可能與地方當局或衞生部溝通合作,甚至需要與武裝團體協商,「這是一個非常繁忙的角色,你就是連接一切的橋樑,需要肩負很大責任。」
對萊希來說,到阿富汗參與救援是其中一個最深刻的任務。當時她在阿富汗的拉什卡爾加(Lashkar Gar)市的布斯(Boost)醫院工作,剛好遇上當地政權更迭,即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又稱塔利班)再度上台執政。「在衝突最激烈的兩個星期內,我們睡在前線附近的醫院地下室,互聯網中斷,整個團隊都筋疲力竭。當時局勢非常緊張,身為項目統籌要作出有關安全決策的壓力也很大,我唯有盡力讓每個人都能活下去。」
轉眼間,萊希已在無國界醫生工作超過五年,亦是她任職最長的一個組織。「當你跟別人說你在無國界醫生工作時,他們總會問『那你是護士還是醫生?』,每個人都以為只是一群醫生在遙遠的地方開設診所。」雖然萊希不是醫護人員,但非醫療人員的工作也同等重要,是拯救生命的救援項目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她也認為這五年間收穫豐碩,過得充實而有意義,並將繼續她的人道旅程。
如有興趣,可按此瞭解更多無國界醫生救援人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