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講及未來社會最需要的七種才能,但可惜我們今天的應試教育體制都不重視,所以培養出來的學生即使是高才,也只是考試之才,並非社會之才,更非未來社會所需之才。因此,第五個合乎時宜的家庭教育觀「父母是孩子成長空間保護者,不是教育體制的順從者。」就是承接這個看法而來。既然當今的應試教育體制無法培養未來人才,那麼為人父母當然就要好好守護孩子,不要讓他們成為這個不合時宜的應試教育體制的犧牲品。

現今應試教育體制至少在四方面不合時宜。一是考評方式不合時宜。已是數碼電子時代了,我們還在考學生對學科內容的記憶力,還要學生在試前拼命地將內容往腦袋裏面灌,然後在考試那兩、三個小時內全倒出來,看誰倒得愈多,就愈高分。資訊記憶力在以前當然很重要,因為如果知識不裝在腦子裏,要用的時候就不知哪裏去找。所以古人常說「書到用時方恨少」,但現在卻是「書到用時就上網」。以前稱讚一個人學識豐富會說他「學富五車」(擁有的知識(書)要五輛馬車才裝得下),但現在一部手機一個USB,可裝載的知識卻是五百部馬車都無法裝載。為甚麼我們還要逼孩子把學習時間都浪費在背誦及記憶之上?

二是課程內容的不合時宜。當學生步入未來世界,他需要的知識不只是現在這六、七個應試學科的知識,他更需要諸如思維、品格及技藝等其他方面的知識和應用能力。但現在我們中小學足足有十二年,卻要學生只圍繞中學文憑試要求的那幾門學科埋首苦讀,這使學生在步入社會進入職場後,才發現自己學會的知識能力除了可以應考之外就沒有用,而人生中真正需要用到的知識及能力則通通沒有學過。至於另外兩項不合時宜。我們下次再談。

陳葒校長 │「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創辦人,曾任直資中學創校校長、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秘書長、香港私立學校聯會副主席,同時亦是香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