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蓁博士,曾任教育統籌局特殊教育組言語治療部言語治療顧問,以及港大言語及聽覺科學系榮譽助理教授,現為香港言語及吞嚥治療中心顧問言語治療師,最近更多了一重身份: 新加坡卓薈國際幼稚園的校監,領導幼稚園成為讓幼兒愉快輕鬆地學習及成長的地方。

言語治療師的工作

秦蓁博士是言語治療師,服務對象從幾個月大的嬰兒到八、九十歲的老人家都有。工作主要與溝通有關,從幼兒的語言發展,以至進食能力,一切關乎口腔機能的事情都在工作範圍內,接觸的個案包括幾個月大因兔唇而進食困難的嬰兒,以至患有自閉症、智障及言語發展遲緩的小朋友。秦博士的職責包括語言、溝通及社交能力訓練, 以及改善咬字發音、聲線及口吃等問題,目標是改善病人的表達及理解能力。至於老人家方面,則有在中風後出現失語症的病人,言語治療師會為他們提供各類訓練,如臉部肌肉訓練及改善「找字」困難的問題等,重新建立他們的溝通能力。

「我認為幼稚園教育首要訓練小朋友的自理及社交能力,而不是認字。如果小朋友自理能力差,每每需要父母餵他們吃飯,即使他們認識很多字的話,也不過是一副讀書機器。小朋友在幼兒階段的發展非常快,吸收能力高,而幼兒教育對小朋友的自信心、解難能力及正面思維有莫大的影響。作為家長,我們不能永遠陪伴小朋友,為他們解決每一個困難,若小朋友從小知道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長大後面對挑戰時便不會害怕。」

專題研習式教學

新加坡卓薈國際幼稚園提倡「玩耍中學習」,活用五感學習,讓幼兒不是單靠聽課,而是可以觸得到、嗅得到,從生活體驗學習,而這也正是秦博士的育兒理念,她為自己三個小孩提供快樂的學習環境,例如讓他們學習耕種,又在玩玩具的過程中學習英文和數學等。幼稚園亦會透過體藝及玩樂,讓小朋友建立自信和社交才能。

新加坡卓薈國際幼稚園位於九龍塘,環境恬靜。

「學校會以專題研習的形式實踐我們的教學理念,老師會帶領小朋友認識不同的領域,例如在『叢林』這個課題上,老師會透過各類書籍向小朋友介紹不同的動物,提升興趣,進而引申至其他討論及活動。閱讀對小朋友來說非常重要,若小朋友愛上閱讀,他們自能從書籍裏尋找不同的知識。要孩子愛上閱讀,家長伴讀是一個有效的培育方法。當小朋友學會各種詞彙後,我們會在課程中因應他們的程度教導各類句式。研究指出專題研習教學法有助鞏固小朋友的詞彙,故此我們鼓勵小朋友主動學習和探索。如果小朋友比較文靜,但擅於搜集資料或畫畫,老師可以加強培訓這方面的能力,相反,若小朋友擅於發表報告,就可以在組裏專責這方面的事。一組同學會在不同的專題研習裏輪流負責不同的事,從而建立他們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發揮所長之外,亦可以互相學習。」

除了課堂之外,學生亦有很多戶外學習的機會。秦博士表示:「戶外學習不一定要去一個特定的地方,研究樹下的蒲公英已經可以是一整天的活動。除此之外,香港及新加坡兩地的學生每星期都會透過視像通訊一起上課,或一起吃茶點,而我們亦會每年帶小朋友到新加坡的Chatsworth學校上課,希望讓小朋友瞭解到這個世界是很大的,從中建立國際視野。」

課室內佈置用心,處處流露教學團隊的熱誠和對孩子的期盼。

能夠愉快學習, 對幼童來說當然是開心事,但到了上小學的時候,又是否需要擔心與以「催谷」為主流的教育制度難以銜接?「我們的課程參照新加坡的設計,當地Chatsworth學校的學生皆能升讀當地的學校、國際學校及提供IB國際文憑課程的學校,故此我認為在香港亦不會出現銜接問題。根據我兒子小學面試的經驗,我發現香港不少名校均不會單單着重學術成績,反而重視解難能力,這些能力往往不能透過背誦及填鴨式教育學習,反而是透過經歷去磨練。我兒子的小學面試同樣是以遊戲形式進行,那時候他們要玩一個類似『大風吹』的遊戲,每個小朋友都配上一個水果名,被叫到的都要離開座位。兒子告訴我,當時的面試老師叫出『水果沙律』後,很多小朋友都沒有離開座位,因為他們都不知道水果沙律是包含各種水果的。從這些例子我領悟到,要小朋友學懂靈活思考,比死記硬背重要,亦可有效提升他們的競爭力。」

沒有最好的學校,只有最適合的學校

秦蓁博士是這樣看教育,以及家校合作:「每個小朋友皆有不同的長處,幼稚園老師應幫助小朋友和家長認識孩子的長處,讓他們可以朝着自己的長處發展。」至於家長呢?「爸爸媽媽在小朋友的成長階段中擔當最重要的角色,世上並沒有最好的學校,只有最適合的學校。倘若一間學校的名氣大、教學模式非常傳統,不適合小朋友但勉強報讀的話,不只小朋友,整個家庭都不會開心。」

(文:許芷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