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許多學校都積極推動多元學習,令學生有機會發展個人專長,令學習不再只為求一張「沙紙」。然而公開考試制度仍令不少學生無可避免地於高壓環境下學習與競爭。由小學起以非華語學生身份在港讀書的Kiva,承受的卻不只一般的學習及考試壓力。

非華語學生的必經之路?

父母國籍同樣是尼泊爾人的Kiva,自小學起便在港讀書,由於不懂得聽和講中文,他對返學的印象是「老師不懂得教非華語學童」和「無法與講中文的同學溝通」,導致他在學校交友圈子小,亦影響了他在語文上的學習進度。在他心目中整個小學生涯不算開心,老師更形容他「幾曳」。可幸後來升上了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由於學校原本就有兩至三成非華語學童,校方自然有相應教育方案針對改善Kiva的情況。除了為他在學習上提供支援,校方更給予他不少機會參加不同比賽及學習體驗,加上校內主張多元共融及包容的風氣,逐步令他返學的心態有所改變,同時變得更自律。

Kiva在學校電影比賽中參與旁白及撰稿工作,隊伍最後更獲得獎項。

面對失敗決心不減

升到中六考DSE,雖然Kiva的成績不俗,奈何卻因數學與化學科不及格而不達入讀大學的門檻。他表示自己當時真的好想讀大學,亦不想辜負家人期望,為了有更好的未來及選擇權,他決定在原校重讀一年,再戰DSE。

決定重讀後,Kiva開始每天發奮操練試卷,學校亦特地為他安排化學科老師於周末替他補課,只要他有甚麼不明白都會全心全力助他唔識補到識。Kiva坦言初初鬥志尚算旺盛,但過了三個月後開始遭遇瓶頸,認為自己在成績上無法再作突破。當時有老師告訴他對於重考生來說這是正常現象,貼心地為他進行心理輔導。儘管曾感棄餒,但Kiva一想到自己對讀大學的渴望及家人的期許,便努力調節心態繼續備試,尋求突破。

Kiva一想到自己對讀大學的渴望及家人的期許,便成功調節心態繼續備試,努力進行突破。

Kiva每天下課後都會到自修室埋頭苦幹,從早上八時一直逗留到晚上八時才願意回家,分秒必爭。此外,身為重讀生的他還要花時間去適應新同學、新課室,可幸當時結交到溫習的好夥伴,在備試路上互相扶持。

經歷二次考試 終獲滿意成績

再上「戰場」的Kiva坦言與第一次考試同樣緊張,但第二次更加有自信,會小心檢查答題卷,不容許半絲粗心大意。皇天不負有心人,Kiva於今次放榜數學科取得Level 2,化學科有Level 3,而英文科更有Level 5的佳績,努力沒有白費,終於能夠放下心頭大石!在一年間進步顯著,Kiva表示最重要是有十足的自律性,他在溫習期間不容許桌面有任何手機、平板電腦等會令他分心的物品,同時會進行計時以鞭策進度;此外,他提到自己一開始遇到難題時,會因怕麻煩老師而傾向自己鑽牛角尖,後來在老師鼓勵下才發現勇於提問極其重要。

Kiva第一次經歷DSE時正值疫情肆虐,大部分教學都只能透過網上平台及Zoom完成。今年疫情終於告一段落,能夠面對面進行課堂及輔導,成效遠遠比以往大,亦是令他於今次DSE中獲得滿意成績的原因之一。

在伍少梅中學讀了七年書,Kiva終於如願考取滿意成績,順利畢業。

獲兩校有條件取錄 夢想成為老師

目前Kiva收到香港恒生大學的英國語文學士課程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的理學副學士的取錄通知,他表示自己對語言相關學科興趣較大,希望將來能成為一位好老師。不過原來他不只得一個夢想,Kiva還有個「機師夢」,希望在修讀語言期間能進一步瞭解自己的興趣,即便不在語言相關行業發展亦能發揮「斜槓青年」的精神,在不同領域發光發亮。此外,過去因疫情無法到心儀院校參加資訊日的Kiva對大學生活乃一知半解,他表示希望將來能於新環境增廣見聞。

Kiva閒時亦會彈彈鋼琴,實力不只讀書。

寄語鼓勵非華語生:Focus on yourself

作為在香港修畢小學與中學課程的非華語生,Kiva在心態上作出了不少調整及努力才能走到現在。他鼓勵其他非華語生不要被家人的期望所侷限,最重要是聆聽自己、專注做自己喜歡的事。此外,他亦鼓勵他們不要害怕向別人求助,有煩惱不防向朋友或身邊的人傾訴,才能保持心理健康。相信Kiva的經歷能夠幫助不少正在為DSE成績及前路苦惱、迷惘的同學,給予他們面對挫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