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有沒有發現,孩子偏愛父母讀書給他們聽,多於自己捧在手中閱讀?想孩子從小養成閱讀的習慣,家長可以從親子共讀做起,讓孩子感受閱讀的樂趣,同時透過共讀建立親厚的親子關係。
從嬰幼兒起共讀已有好處
親子共讀能夠將溝通和閱讀兩項刺激兒童腦部發育的重要元素合而為一,不少研究均指出,家長每日只需花十分鐘全情貫注進行親子共讀,已經可以為孩子帶來許多益處,包括促進語言能力、專注力、認知能力、邏輯思考及社交情緒的發展,同時可以增進親子關係,培養子女的自信與安全感,更能提升家庭凝聚力。國際知名童書出版商Ladybird Books早前邀請了一千名零至五歲幼童的家長,進行了一項親子共讀調查,發現有百分之九十三的家長認為與孩子一起閱讀很重要;有百分之八十八認為親子共讀是一種共同享受,而非一件苦差;百分之八十一的父母認為親子共讀的好處是享受親密美好的親子時光。
調查中有百分之三十六的家長認為一歲以下的孩子年紀太小,不適合閱讀。其實初生至一歲的孩子雖未能讀書,但能夠讀懂成人面上的表情和手勢。對嬰兒說話、唱歌和做手勢,並積極回應他,是建立一個豐富語言環境的開始。六至十二個月開始,孩子能夠透過伸手拍拍書本或發出語音表達自己感興趣的部分,父母可以順其興趣,反覆述說書中內容,一來一回的對話交流,有助促進孩子腦部發育。童書作家暨教育學者Laura Henry-Allain指出閱讀對一歲以下兒童的重要性:「與幼兒一起閱讀有很多好處,例如讓他們熟悉父母的笑容和聲音,支持孩子的感官發展,對於數周至幾個月大的嬰幼兒尤其有效。」她補充,恆常的親子共讀習慣將會對孩子產生持久的影響,有助孩子全面發展,更重要是可以建立出終生熱愛閱讀的好習慣。
破解親子共讀的迷思
不少家長對親子共讀有很多迷思,例如對孩子執意選取的讀物有懷疑、認為孩子反覆閱讀同一本書會有礙學習新知識,以及為孩子只喜歡聽故事而提不起勁自行閱讀而苦惱等。其實親子共讀一開始不應以認字識字為着眼點,避免令閱讀在孩子心目中成為一件苦差,待他們積累足夠的詞彙,自然會對閱讀文字產生興趣。孩子在不同發展階段會對圖書的選擇有不同的取向,只要所選取的讀物內容健康正面,家長宜尊重並給予空間讓他們選擇。重複閱讀同一圖書,可能是因為孩子對內容有某種情意結,每次閱讀時都有新發現,家長毋需擔心子女閱讀內容單一,影響學習。如果想提升並擴闊子女的閱讀興趣,常到圖書館,並耐心向他們介紹不同類型的圖書是一個好方法。Ladybird Books的調查亦發現有百分之三十三的父母為孩子閱讀時感到缺乏自信,需要大聲朗讀和模仿角色聲音是原因之一。親子共讀的時光中,假如父母能夠利用聲線和動作令故事更吸引,當然能令孩子更投入其中,但父母毋需拘泥於自己的演繹是否足夠出色,能夠跟子女親密互動和分享,全心投入親子時光,已可令親子共讀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