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家長都曾問過子女這條問題:「長大後,你想做甚麼?」我們對於孩子的未來總是充滿美好嚮往,近年社會響起教育改革的呼聲,尤其着重孩子的生涯規劃,幫助他們及早裝備自己,掌舵未來人生的方向。然而,怎樣的生涯規劃才能令他們真正受用呢?當家長的期望與子女的夢想背道而馳,又該如何化解這兩邊張力的拉鋸?
規劃未來藍圖
現代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大部分孩子在就學時期疲於分數比併中,往往在畢業後才開始思考人生方向,一方面忽略了社會的就業需要,以至未能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在現實生活中,容易心生不滿,甚至對未來感到沒有希望;另一方面從未瞭解自己的興趣或天賦所在,只能服從大眾或家長的安排,循規蹈矩地走在已準備好的道路上,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價值,生活亦缺乏熱誠。近年,「生涯規劃」這個名詞日漸為人熟悉,填補教育制度的局限,在認識社會現況和個人才能的基礎下,制定合適的發展計劃。
軟技巧不容忽視
事實上,生涯規劃不僅是職業準備,還涉及培養興趣、建立價值觀、自我現實和尋找人生意義等。所謂生涯,統合了不同生活與職業角色,例如在職家長需要同時兼顧持家者和工作者的身份,每個人都會隨着人生階段的變動而不斷調整生涯目標。此外,社會瞬息萬變,成績不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指標,今天人人趨之若鶩的熱門職業,在將來卻可能無人問津。家長不妨把目光放長遠些,與其一股腦兒地將知識灌輸給子女,更應為其裝備一些「軟技巧」,例如溝通能力、抗逆力、積極心態和自我肯定等。只要找到自己的內在基石,無論日後從事任何行業,孩子也能夠從容自處,在時代轉變中穩住陣腳。
CAR——親子溝通要訣
作為家長,當然對子女的升學就業十分關心,不過有時可能過猶不及,導致親子間磨擦不斷,專家特別提醒家長要謹記「CAR」這個字。首先「C」是「能力(Competence)」,生涯規劃的首要任務是發掘孩子所長,例如借助客觀的評估工具,或與老師溝通以瞭解子女的強弱項。同時亦給予足夠空間,讓孩子在輕鬆的環境下做自己喜歡的事,點燃興趣火花。當他們自覺有能力可以做好,積極性和信心也會大增,也就是「A」,即「自主(Autonomy)」。家長可以是子女的引路者,但人生路始終要靠孩子自己的雙腳去行,不宜用既有的框架局限其想法。
最後是「R」,指的是「關係(Relationship)」,有時孩子的理想在客觀條件上未必能實現,家長宜用溝通代替訓話,平心靜氣與子女權衡利弊。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明白家人是最強後盾,即使跌倒失敗也會永遠接納自己。說到底,生涯規劃是持續和終身的探索歷程,又怎會限於一條道路?
鳴謝:青少年生涯發展及研究專業協會創辧人及主席林泳施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