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深水埗的聖公會基福小學,於二零一九年透過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把靜觀引入校園。推行第五年,校長朱偉基指靜觀不但有效減輕學生在課業上面對的壓力和焦慮,學生、老師及家長的情緒管理和精神健康都得到改善,學童更能從靜觀「活在當下」的覺知中學會感恩、提升抗逆力,及培養出正面的人生態度。

學生主動應用靜觀調適情緒

二零一九年香港社會動盪不安,加上新冠疫情爆發,令學童飽受學業、社交、健康以至家庭帶來的精神壓力。為建立更正面樂天的校園文化,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支持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開展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邀請學校參與為期三年半的計劃,為教師、學校輔導人員及家長提供靜觀課程及導師培訓,透過多方緊密合作,將靜觀引入校園,冀令學生學會以正面的態度和方法處理情緒。聖公會基福小學是首批參與計劃的九間種子學校之一,接受過靜觀課程培訓的老師,會在小息時帶領學生透過呼吸訓練去平伏和紓緩情緒壓力。由於成效昭彰,校方更將靜觀納入正規課程,讓全校學生都能夠學習這套正向的情緒管理技巧,接納和認識自己的情緒。

二零二一年上任成為聖公會基福小學校長的朱偉基指,靜觀是一套十分有效的情緒管理心法,學生不用學習艱深虛無的概念,只需每日於第三個小息後,跟隨學校廣播的指示,在自己的座位安靜坐下,專注於自己的呼吸,從中調節心情和思緒,藉此回復下午上課的專注力。「日常上課,去到第三個小息很多學生已經『魂飛魄散』,睡意來襲,透過靜觀可以令他們『回魂』,恢復專注力。成人往往有很多憂慮纏擾,又時常被手機分神,靜觀成效可能有限;相反,全班孩子一起做靜觀時成效可以倍大。其實即使不是指定的靜觀時間,學生都能夠活用靜觀紓緩自己的情緒壓力,例如默書、測驗和考試前,都會見到學生主動進行靜觀,調節緊張情緒。我親眼見過壁球隊的同學,在落後對手三、四分的劣勢下,學生懂得用靜觀呼吸平伏情緒,讓自己回復正面的心理狀態與鬥志,又再上場拼命,一分一分地追回來。這套心法幫到學生掌握個人情緒之餘,更能提升他們學習和競賽的表現,外國已有很多研究證實靜觀有助提升學童的專注力。」

最想學生放學笑着離開

聖公會基福小學的學生個個「周身刀」,各個校隊成員雖然放學後仍要刻苦地訓練,但他們都很樂意亦很投入,每每為學校創下佳績。

聖公會基福小學是深水埗區內一所仍以大班教學的津貼學校,一班大約有三十二人,學生多數來自附近的公共屋邨。區內人口社經地位較低,除了容易出現家庭問題,學生在學習資源上亦往往較為匱乏。為此,校方積極改變上課模式,每天下午不上學術科目,改為進行多元學習,包括生活教育、價值教育、全方位學習課及多元智能課,令學生可以輕鬆學習,同時有更多時間、空間和資源發展個人興趣及專長。聖公會基福小學在壁球、冰球和手球等運動項目都有驕人成績,獲獎無數,除了因為同學們願意努力付出汗水和時間,亦歸功於校方的多元學習政策有助學童發掘興趣和潛能。

全校學生有逾千人,朱校長感恩絕大部分學生都活得健康又快樂:「雖然同學們仍有不同的學習需要,但在情緒管理上需要支援的為數極少。有一個重要的成效我想在改變學習時間表後見到,就是學生放學時是開心地離開校園,而不是只剩半條人命。這幾年學生們放學都很開心,家長見到都會對學校投以信任一票。當然這並不代表小朋友沒有挫折,或者成績一定好,但他們放學仍然跟校長揮手開心說再見,這正是價值觀的轉變。」

朱校長認為靜觀十分值得家長學習,因為他發現這個世代親子間時常有磨擦和矛盾,孩子沉迷電子產品是其中一個原因。家長很多時不懂以正確方法跟子女溝通,致令彼此的關係惡化。「有些家長其實都發現自己跟子女溝通有問題。孩子每天回家面對的都是打打鬧鬧,父母只會問他做完功課了沒有,卻從來沒有關心過孩子。你沒有跟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又怎會令他有事願意和你主動分享?父母應尋回自己的初心,問問自己為何憤怒?背後的原因是甚麼?很多時家長都不知道自己被怒氣掩蓋了,不知道這些言行在傷害自己和小朋友,一開始的目的不但沒有達到,更跟它背道而馳。有些學生星期一回校總是帶着很多情緒,我們就知道他在周末期間在家中經歷過一些不快。家長可能真的不懂,需要啟蒙,我們希望透過靜觀讓家長覺察自己的情緒。如果家長都能夠掌握這套心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便可以更有效達到管教的目的,建立更良好的親子關係,也能加強個人的覺知,更懂得欣賞孩子的長處和努力。」

從靜觀中學會重要的正向品格:感恩

聖公會基福小學的學生每逢第三個小息都會進行靜觀練習,助學生尋回下午上課的專注力。

朱校長指靜觀除了有助自我情緒管理,背後的核心理念「活在當下」,亦能讓學生學懂帶着感恩的心過生活。「靜觀這套學說的始創人喬.卡巴金說過:我們雖然不能控制風浪,但可以學習如何駕馭風浪,乘風而行。我們不單止在順境的時候感恩,在逆境的時候更要感恩。如果我們從小把這個價值觀送給孩子們,讓他們學會靜觀這套技巧,學會認識和控制自己的情緒,然後透過感恩的心去看到每一件事背後種種好的元素,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進步。每天應用這個循環,便可達至正面的改善,提升抗逆力。我常跟家長說,我的信念是沒有一個人是一無是處的,每個人總有他的長處和優點,我們的責任就是要發掘他的優點,然後將它放大,讓小朋友看到自己的長處,培養一份自信,令他日後面對困難挑戰的時候能夠處理情緒,可以經得起這些風浪。」

聖公會基福小學自去年起將家長日塑造成有遊戲、有美食、有分享,如同親子同樂日般的正向家長日,小朋友跟父母回校取成績表,是帶着快樂進去,帶着感恩離開。正向家長日其中一個重點項目,是要家長和孩子各自先行準備兩個題目:家長要舉出孩子一個性格強項,孩子則要說出一件讚賞家長的事。在面見老師時,先由老師說出一個學生值得欣賞的性格強項,再由家長告訴孩子一個性格強項,最後由孩子向家長表達讚美。朱校長指這個環節每次都會弄哭很多家長:「因為家長很少聽到子女說那些話,在家長心目中孩子永遠都需要人照顧,怎會懂得這樣向家長表達感恩?」正向家長日這份功課,正好給予家長和子女一個機會更深入地彼此瞭解,向對方表達感恩之情。

朱校長認為現今社會很多人缺少了一份感恩的心,他希望每年從聖公會基福小學畢業的學生都能帶着感恩離開,相信可以幫到社會減少一份戾氣。他憶述有一次兩名學生到校長室找他申訴,說被代課老師冤枉他們上課時聊天,覺得老師沒有聽取他們的解釋便下結論很冤枉,希望校長可以還他們一個公道。校長問學生,將來要怎樣做才可以避免再次被人誤會呢?朱校長對學生的回答感受很深刻:「他們說將來會乖一點,因為如果他們乖一點,老師便不會生病,那就不用請病假,就不用有代課老師來教他們。他們認為代課老師不認識他們,所以才會有誤會。他們竟然懂得將事件推到最初老師生病的原因,認為是自己頑皮害老師生病,心疼老師的感受,我很感動,生病的那位老師知道後亦為之動容,覺得自己辛苦得來有價值。教育最成功的一點,就是學生因為你而有這樣的改變。」

為了讓家長學習靜觀並在家庭中實踐,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每年會定期開辦為期八周的靜觀教養家長課程,在計劃的各間種子學校上課,聖公會基福小學便是其中一間有為計劃提供場地的種子學校。家長可以透過靜觀課程提升覺察力、更有技巧地面對壓力、更自在地面對家庭生活中的困難,並改善與子女的關係。「樂天心澄」計劃的網頁亦有很多免費的實用資源,包括可以透過手機應用程式下載靜觀練習聲檔、練習計時器、介紹靜觀的影片和有關靜觀的資訊等,讓你在家中都可以輕鬆自主練習靜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