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家庭發展基金總幹事羅乃萱何師母,我差不多是抱着「小粉絲」朝聖一般的心情。多年來出席由師母主持的親子教育講座,又拜讀她的大作,對於管教子女的方法,很多都是來自師母的提點及教導。一直以來,對於師母日復日年復年支援親子、家庭、女性、婚姻及都市人壓力等課題的視野、熱誠及堅持深感敬佩,是次面談,更有機會就當今家長最常見的問題徵詢師母意見,惟紙短情長,但願能把師母的洞見言簡意賅地跟讀者好好分享。
教育信念:由一個畫面開始
羅乃萱從事青少年雜誌工作逾十載,常常有機會與青少年一起參加訓練或宿營,接觸之下,發現很多青少年問題都是與其家庭有關,亦明白到要解決青少年的問題必須要從家長工作入手,由根源做起。多年前,她主持一個名為「中一求生方程式」的講座,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跟羅乃萱說兒子即將升中一,但她卻不知道如何鼓勵兒子。羅乃萱回答說:「其實很簡單,只要給他一個擁抱,拍拍他膊頭,跟他說聲『加油』就成。」這位家長隨即告訴羅乃萱,自己活到這個年紀,從來沒有被人攬過、錫過,自己當了媽媽,就連攬一下自己的兒子也不懂。羅乃萱當時的訝異及心酸至今歷歷在目,亦驀然發現,社會上很多人從來沒有經歷過愛。那一刻,她緊緊地擁抱這位媽媽,讓她知道被愛的感覺,同時也燃點起她致力家長及青少年工作的決心。
多年後,她重回那間學校,在講座完畢後又有三位家長向她走來,第一位說她從來沒有被擁抱過,第二位說她是未婚懷孕,所以很憎恨她的兒子,第三位甚麼也沒有說,只是想要羅乃萱抱抱她。擁抱完這三位家長後,羅乃萱深深感慨世界上仍然有很多人是如此缺乏愛。稍後,她又到另一間學校主持講座,過程之中她發現觀眾席上有三位家長在哭,卻沒有人理會她們,於是她暫停演講,跟在座觀眾說:「親愛的家長,我很願意跟你們分享這些故事。然而,若然我的工作只能幫到你很愛孩子,或讓你為孩子挑選一間好學校,讓他們有美好的前途,我覺得我仍是非常失敗的,因為我們忽略了身邊的人。」她更邀請各位家長起立,互相擁抱。羅乃萱形容,她展開家長教育工作是由一個畫面、一個信念開始,亦因為她的媽媽從小教導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讓她希望把關懷拓展出去,讓世界變得不一樣。
教育子女:溺愛引起的問題
談到管教孩子,可以涉獵的話題實在廣泛,我只得從「當今教育子女最常見的問題是甚麼」切入。羅乃萱指出:「過去十年,家長普遍變得比較溺愛孩子,我常常在講座上問家長有否溺愛孩子,大部分也會回答『有。』曾經有調查指出這個現象是源於多個原因:一、一個家庭裏的孩子較以往少;二、物質富裕;三、現代家長不想沿用上一代打罵的方式來教導孩子,希望通過聊天來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然而不少家長把這種教養方式推向極端,其中一個極端就是不斷向孩子灌輸『你很獨特』的思想,希望孩子快樂。有些家長會誤以為要讓孩子快樂,就必須挪去孩子的所有障礙,給他一個順遂、無憂無慮的人生。然而,真實世界並不可能事事如意,過分保護是否一定對孩子好?我在興趣班上一定會叫孩子給我看看他們的膝蓋,大多都是沒有傷痕;相反,我們這一代的膝蓋卻總是傷痕纍纍,為甚麼?因為這一代的家長總不會放心孩子做一些略有危險性的事,甚至是盡情地玩,總是怕他們跌倒撞傷。但家長們又有沒有想過,這些傷痕讓我們學懂冒險、保護自己及如何面對這個未知的世界。」
關於是否溺愛孩子,羅乃萱的原則是:孩子會做的事盡量讓他們去做,可惜現今的家長往往會因為孩子的動作太慢而為他們完成一切他本來要做的事。「我覺得孩子甚至應該分擔一點家務,煮食、洗熨都是求生技能,難道就讓他們一生也不懂嗎?曾經有爸爸看到就讀幼稚園的孩子拿起一支尖鉛筆,馬上勒令他放下,可是孩子將來不是也要拿起筆寫字嗎?家長要做的是教他正確用法,而不是不讓他接觸。第二,家長也不應完全不讓孩子冒險,這個時代,就算是出外旅行,也往往缺乏冒險的元素,一切就是事前安排得舒舒服服,惟旅行的真正意義就是與當地接觸。我們一家三口有一次到曼谷旅行,當我們在路上看地圖的時候,一位身穿醫生袍的男士走來,問我們要找的目的地,還幫我們叫車前往,結果把我們送到一家四下無人、專騙遊客購物的黑店。為避免打草驚蛇,我滿面堆歡地用廣東話跟丈夫及女兒說要馬上逃走,出得門來正好下着傾盆大雨,我們還得在大雨中奪命狂奔!畫面雖然狼狽,是次經驗卻讓我們經一事長一智,學懂不可輕信別人(就是那看似專業醫生袍讓我們放下戒心?)。」
從小告訴他們甚麼是應做的
「另外家長必須抓緊原則的,就是管教。不管你有多愛錫孩子,從小告訴他們甚麼是應做的、甚麼是不應做的卻跟你對孩子的愛沒有抵觸。例如我常說『誠實比成績重要』,說來容易,但家長是否能堅持?最近一位媽媽跟我分享讀大學的女兒錯過了一個考試,同學教她以生病作為藉口,但媽媽卻要她誠實地告訴老師,就算要扣分、重考甚至重讀也沒有所謂。我女兒亦曾試過想跟學校參觀立法會,而當時我和丈夫身處外國,未能簽署通告,不少同學都會選擇冒家長簽名參加,而當時我的反應是讓她自行決定,她思前想後,結果是全班惟一要留在學校不能參加參觀活動的同學,可是我對她的選擇非常欣賞!」
「當孩子小四或以上時,我們應尊重他們已經長大,有自己的思想,而家長更應有技巧地管教及指導他們,而不是直接指令他們跟爸爸媽媽的方法做事。我常常會用問題引導孩子尋找答案,最常用的是『六何法』(即由何事、何人、何時、何地、何解及如何六個疑問詞所組成的問句),幫助孩子建立思考能力及分析性思維。我曾經看過一個有關世界棋王的故事,他的女兒的新筆袋在學校被偷,爸爸要她尋找背後原因,女兒自省一番後,發現是因為自己在同學面前炫耀全新筆袋,引發一位家境貧困的同學的妒忌及貪念,這位爸爸後來更吩咐女兒用她的零用錢,在這位同學生日當天送她一個同款筆袋。我看完這個故事後覺得這位爸爸非常懂得教女兒,在這些微小的事上引導孩子走正確的路。」
管教孩子:永遠不會太遲
我們都明白,管教孩子該從小做起,很多青少年的父母往往後悔起步太遲,又或是孩子已經不聽話,不知道如何去打開溝通之門。羅乃萱堅信,管教孩子永遠不會太遲,如果孩子不接受現時的管教方式,父母可考慮改變管教的方法,而不是放棄管教。羅乃萱分享道:「在我青春期時,爸爸和媽媽會獨立跟我『約會』,以閒談的形式天南地北一番,內容可能涉及我的朋友、金錢觀、未來及其他,不少他們的教誨就是在這種氣氛下深入我心。我希望父母明白你們是孩子惟一的父母,不要害怕自己會做錯、不要妄自菲薄,只要你們肯改變,孩子是一定會看到的。最後,不要因為孩子板起臉而感覺被拒絕,孩子板起臉的原因很多,例如不想父母過分緊張、他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他不想洩露其他人的私隱或怕父母煩等等,當父母明白背後的原因,自能理解子女的行為。」
羅乃萱在訪問中提到,「斜槓青年」(指摒棄單一職業和身份束縛而選擇經營多重身份及多職人生的青年)已成為一種未來新趨勢,他們認為有意義的事可能是開咖啡店或當YouTuber。基於時代不同,家長應接納這種轉變,卻必須堅持幾項宗旨,例如要求孩子以良好的工作態度及實力去勝任工作,讓他們明白成功是需要經營,而不是空談理想:「在這個時代,孩子需要四個P:一、Play,這個年代的孩子需要從玩樂中學習;二、Passion,他需要對事情抱有熱情;三、Peer,他要和同伴相處得來;四、Project,他需要和其他人合作做專題研習。我們這一代終生可能只會做同一份工作,但新生代的工作模式將會與我們有所不同,惟良好的工作態度無論時代如何轉變亦同樣重要,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幫助孩子發掘興趣,尋找他們喜愛的工作。」
信、望、愛
羅乃萱以三個字總結她給家長的忠告:信、望、愛。信——父母要學習相信孩子,無論你如何保護孩子也不及作為他的信靠;望——相信孩子會比我們更清楚,孩子現在可以從互聯網世界得到各方面的資訊,家長要教的是思考和批判的方法;愛——讓孩子明白家是他永遠的依靠,提供不離不棄的愛。
(文:許芷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