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屆「學與教博覽」匯聚360個展位,展示了學生的創意發明,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新教育資源,探索教育發展方向,推動疫後教育創新。
由香港教育城與Bailey Communications HK合辦的「學與教博覽」,一連三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以「教育當下,立足未來 Actualising Future Ready Education」為主題。除了展出不同類型的教育展品,大會更請來本地及國際教育專家主持逾270場研討會、示範課及工作坊,助老師引導學生掌握21世紀技能、學習創新思維、培養品德情意,以及保持心靈健康等。

香港教育城行政總監鄭弼亮先生表示,這次的博覽主要探索混合式教育、未來學校模式的改變、教育服務,以及培養未來人才等範疇,此外,在世界的轉變下,老師培訓亦變得更加重要。
學生作品
場內的成品展示區分時段展出多組由本地中小學生研發的創意發明,展顯學生的學習成果。以下是首日博覽下午時段展示的部分作品:

由萬鈞匯知中學發明的AI電子「導盲犬」,以滑板車為概念,協助視障人士出行。

天主教善導小學的作品「愛海特工」,利用感應系統清理河道垃圾,減少垃圾流出大海。

五旬節聖潔會永光書院與中大學生合作發明的「霧集雲盒」,可用家人的聲音,提醒視障長者按時吃藥;而「Distance Explorer」則協助視障長者在街道上安全行走,遇到危險時通知家人。

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亦發明了「智能吃藥」,提醒長者按時吃藥;應用程式「『腦』友講故」訓練腦退化症長者的記憶力及辨認物品能力,進行懷緬治療;「順利乘巴」幫助視障人士尋找巴士站,以及獲得巴士到站資訊。
創新教育資源
展覽中展出各類型創新教育資源及服務,不少產品運用科技提升教學效率及質素,帶給老師及學生更豐富的體驗,其中包括「VirCube FLEXI」,老師可利用移動式投影儀器,在不同空間投影出多角度畫面,配合學科內容,進行沉浸式教育。

「mozaBook」提供中小學不同科目的互動學習內容,結合動畫、遊戲及問答等元素。
AEROSIM的飛行模擬器「Model A」及「Aero Cadet」配合一系列教材和應用程式,讓老師及學生學習駕駛飛機的知識,體驗飛行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