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談到,為人父母者,不能像制度和學校那樣,無視自己孩子的多元和獨特性,逼他們去跑一條不適合、不屬於他們的人生跑道。然而,在這個應試教育制度下,在這個只以分數來評定孩子優劣的教育生態下,父母到底要怎麼做,用怎樣的心態和方式,才可以幫助孩子走一條自己的路呢?我認為有以下兩個大方向應該要注意。

第一個大方向是瞭解子女的興趣和特長。父母要多些留心子女在日常生活言行中所表現和流露的喜好,不要只顧盯着子女的功課和學業成績。你的子女在學業上是否有特長,在這個應試教育制度下,是很容易看出來的。因為每一次的默書、測驗和考試的成績分數都會告訴你,每一個老師也會喜孜孜地以表揚讚賞你的子女來提醒你。如果你的子女對學業感興趣,對學科有特長,這些興趣和特長在今天這個應試教育生態下,必然不會被忽略,你不用擔心。因此父母平時更應該多留意子女在學業以外的表現。子女在溫完書做完功課後,平時都喜歡看甚麼、做甚麼、玩甚麼?甚至是未完成溫習和功課時,他已經很投入在做甚麼事情上?父母要有包容、客觀、開明的心態,切忌一見到子女所做的無關學業就漠不關心,或多加責備,甚至阻撓。其實只要子女做的或玩的不是違法或背德的,父母都不妨多給他們一點耐心和留心,好好地認識和瞭解一下。因為這些無關學業的興趣,並非毫無是處,更非有害無益。別輕視那些看似平凡的嗜好,不管是整甜品、畫公仔、下棋、打波、砌模型,寫作或演戲,拍片做YouTuber,或玩網絡遊戲,日後都有可能成為子女的一項專長,再發展成他們的職業和事業。這些和學業無關的嗜好和興趣,比起學業,更有可能鋪出屬於他們自己的那一條路!第二個大方向是支持子女發展興趣特長,下期再談。

陳葒校長 │「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創辦人,曾任直資中學創校校長、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秘書長、香港私立學校聯會副主席,同時亦是香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

圖片來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