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簡稱COP26)成為了新聞焦點,各國領導人雲集商討針對氣候危機的應變計劃,一直照顧貧窮地區弱勢社群並擔當醫療救援工作的無國界醫生亦出席了是次大會,並在會上呼籲外界關注氣候危機對弱勢社群健康和貧窮地區公共衛生帶來的打擊。

氣候問題首當其衝受影響的地區
氣候問題與醫療救援工作看似沒有直接關連,但其實氣候問題所帶來的災禍,首當其衝受影響的,正是世界上最貧窮、最邊緣的人們。一方面,氣候變化令龍捲風等極端天氣現象頻繁發生,造成直接的人命傷亡;另一方面亦因改變自然環境,例如全球暖化和降雨規律改變,令不少地區更常出現暴雨、水浸等情況。和暖而潮濕的環境有利蚊子繁殖,而蚊子正是瘧疾等病毒的傳播媒介,因此氣候變化有可能加劇瘧疾爆發。此外,極端天氣亦導致水源短缺及農作物失收。在非洲,依賴乍德湖作為重要水源的尼日利亞、尼日爾、喀麥隆及乍德四個國家,由於湖泊近年多次幾乎乾涸,糧食供應不穩定令當地兒童營養不足,對疾病的免疫力低下,健康受到重大威脅。

極端天氣亦會阻礙社區基礎設施運作,例如風暴伊代在2019年吹襲莫桑比克、鄰國津巴布韋及馬拉維部分地區期間,破壞了食水供應及衛生設施。缺乏清潔食水令莫桑比克爆發霍亂,患者出現脫水及痙攣等徴狀,部分甚至死亡。無國界醫生隨後在受災最嚴重的地區設立治療中心,安排工程隊恢復水源供應,並協助推行霍亂疫苗計劃,為超過80萬人接種。
氣候危機遠比我們想像中嚴重,除了對世界各地的居住環境和人類健康帶來重大威脅,對醫療資源本已匱乏的地區的人民則影響更深。





圖片與資料來源:無國界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