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十一月,天氣逐漸轉涼,同時意味着冬季流感高峰期逐漸逼近。衞生署較早前已展開新一輪防疫注射計劃,呼籲六個月至未滿十二歲的兒童、孕婦、長者和長期病患等人士及早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以應對流感高峰期來襲。究竟流行性感冒與一般感冒有甚麼不同之處?家長在小朋友接種流感疫苗後有甚麼要注意?
剛過去的夏季流感高峰期共有近六百宗嚴重流感個案,當中四百三十一人死亡,同期的十九宗兒童嚴重感染個案中,當中大部分均未曾接種流感預防疫苗。
普通感冒與流行性感冒的分別
一般人容易混淆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事實上,這兩種疾病不論成因和病徵皆有所不同。引發普通感冒的病毒高達二百多種,當中最常見的包括鼻病毒、冠狀病毒或呼吸道合胞病毒,病徵多以呼吸道局部症狀為主,包括流鼻水、咳嗽、喉嚨痛或輕微頭痛等。然而,流感則是由不同類型的流感病毒所引致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感染人的病毒主要為甲及乙型兩種,患者一般會突然出現高燒、頭痛、流鼻水及喉嚨痛等多種症狀,當中與普通感冒最大的差別在於會出現肌肉痠痛及極度疲累,嚴重者更可能會出現支氣管炎或肺炎等併發症,甚至死亡。
要預防流感,除了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及注重衞生外,接種流感疫苗為最有效的預防方式。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如果疫苗的抗原與當季流行的病毒吻合,流感疫苗對六十五歲以下人士的保護效用可逾七成,故建議一般人士,特別是幼兒、孕婦、長者和長期病患等高危組別每年接種流感疫苗。
接種疫苗前後有甚麼要注意?
流感疫苗的副作用一般是短暫而輕微的,少於兩成會在接種位置出現痛楚、紅腫,而發燒反應則不及百分之一。然而,由於疫苗含蛋白成分,假如孩子對雞蛋有過敏反應,或曾對疫苗有不良反應,家長便應在接種疫苗前諮詢醫生意見。另外,如孩子於接種當天發燒,應延遲至病癒後才接種疫苗,以免加重病情。由於身體在接種疫苗後約兩星期後才會出現抗體,四星期後才可達至理想抗體水平,因此,不論高危或健康人士都應在每年大約一月便會出現的流感高峰期前,即每年的十月至十一月接種流感疫苗,有助減輕發病時的病情及防止併發症。
注意事項:
如孩子出現普通流鼻水或咳嗽等症狀,仍可接種疫苗,但如有發燒,則應延後接種。
鳴謝: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和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榮譽臨床助理教授林永和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