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選校的時候,便是父母大傷腦筋、費煞思量的時候。選校,對不少爸爸媽媽來說,就像棋局當中舉足輕重的一步,感到緊張、害怕,是因為擔心一步的失誤會影響孩子的未來。然而,問題是─怎樣才算「好學校」呢?
認清孩子個性 審慎決定
心理學家指出,父母常常一廂情願,或基於名牌效應,一窩蜂撲到熱門學校去。每一位小朋友的個性、成長步伐皆不一樣,作為爸爸媽媽,最重要的是選擇適合小朋友發展的學校,讓他們發展潛能。在選擇適合孩子的學校前,父母先要瞭解自己以及自己的子女,衡量自己能否配合學校的方向,例如有些學校特別重視家校合作,強調家長的角色,父母應撫心自問能否騰出足夠的時間;若英語為學校的主要語言,連所有通告、活動等皆以英語主導,父母又能否應付?
除此之外,不同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各異,例如某些學校特別看重紀律,對於個性較活潑的孩子來說會造成很大的限制;個別學校重視運動方面的表現,較文靜的孩子入讀也會覺得格格不入。
別被名牌效應沖昏頭
專家亦提醒家長,不要盲目申請名校,名列前茅對某些小朋友來說是推動力,入讀名校後競爭太大,變得平庸的他們常常得不到機會,反而會提不起勁,甚至放棄自己,而勉強讓孩子擠進名校,入讀後才發現甚麼也跟不上,亦會令他們感到沮喪。事實上,孩子需要的未必是一等一的名校,因為只要孩子上課上得開心,自會用心學習和享受校園生活。
聆聽孩子意願
選校時,即使孩子未成熟得能作獨立決定,父母亦應當聆聽及尊重他們的意見,不要強逼他們考進自己不喜歡的學校。爸爸媽媽可藉學校開放日帶同子女實地考察,觀察學生的表現,感受學校的學習氣氛。
專家表示,若子女在參觀後特別鍾情某所學校,也要讓他們知道,能否獲取錄牽涉很多外在因素,不單純是孩子的能力與表現,宗教、兄弟姊妹是否在同校就讀等亦會影響入讀機會,以免他們因為未能入讀心儀學校而失去信心。有些父母為了無後顧之憂,不惜跨區為孩子申請「一條龍」學校,但父母不宜讓子女到離家太遠的地區上學,不然,每天孩子要周車勞頓地上學,以至疲憊不堪,反而影響學習。
最後,專家提醒家長,不要為了要子女考進心儀學校而刻意經營厚厚的履歷表,裝備孩子贏在起跑線,卻忽略他們的成長與日常生活。學習就像一場馬拉松,一聲鳴響後是漫漫長路,說結果總太早,但我們之間誰又有權禠奪孩子的童年?
鳴謝:資深臨床心理學家劉余寶堃太平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