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應試教育體制至少在四方面不合時宜。上篇我們已談了考評方式不合時宜,以及課程內容的不合時宜,現在接着談其餘兩個不合時宜。
第三個不合時宜是教學模式不合時宜。今天香港中小學的這套教學模式,是一百多年前社會發展需求下的「一刀切」機械式操作的教學模式。工業革命時期的社會經濟剛剛發展,資源不多但人力需求卻大而急,由於所需求的人力都只是機械操作性質的技能,只需知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所以這種集體化「一刀切」的教育模式最快、最有效。但今天已是網絡時代,甚至是開始進入元宇宙時代。
今天(更不用說未來)的社會條件和發展需求,與百多年前完全不同,今天的學習條件和知識需求與百多年前更有天淵之別。這個數碼時代的學習,人人皆可為師教學,個個皆可為生學習。學與教也已經不需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一定要發生在封閉的校園圍牆內,也不限於早上八點三第一堂、下午四點半放學的時間表。因此學習應該更着重個人特性、多元才能和創意自主。但可惜我們目前的教學模式,仍然是百年前定時定點,統一課程,劃一進度,紙筆操練,死記硬背那一套,所以早已不合時宜。
第四是收生制度不合時宜。中小學沒有以「有教無類」為本,只看考試成績、家庭背景,學生是否學會早過他年紀應學的知識。大學沒有以多元智能為念,仍然是以中學文憑試的成績作為收生標準。社會服務、個人品格、領袖才能全部忽視,極少數的校長推薦名額也只屬裝飾,最後還是要看考試成績是否達到基本要求。更糟糕的是,這種不合時宜的應試學校教育不但沒有培養學生立足明日社會的才能,它甚至還持續地扼殺學生與生俱來的本有才能。
陳葒校長 │「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創辦人,曾任直資中學創校校長、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秘書長、香港私立學校聯會副主席,同時亦是香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