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醫管局的數字,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科的求診人數每年都在增加。抑鬱症及自殺傾向不再只是成年人的煩惱,甚至還在就讀幼稚園的小朋友都有機會患上心理疾病。家長可如何辨識抑鬱症?心理疾病又可如何預防?且聽專家為我們一一解答。

我們普遍對抑鬱症的印象都是「情緒低落」,究竟甚麼時候是心情不好,甚麼時候才算是抑鬱症的症狀?專家指出,普通的心情低落通常都能在短時間內調適,而抑鬱症則是持續性的,症狀通常長達兩星期以上。另外,抑鬱症會對社交及日常生活造成較明顯的影響,有患者甚至會產生傷害自己的想法(十二歲以下個案較少這情況)。當然,每個孩子患上抑鬱症時都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症狀,不過普遍都是睡眠質素變差,或食慾大幅改變,例如每天都食慾不振或突然食量增加。心理方面,患上抑鬱症的小孩專注力及自信心均有機會下降,亦會變得不愛說話,甚至出現社交抽離的症狀。而且,更年輕的抑鬱症兒童患者可能會變得暴躁及脾氣差。他們或許會經常向父母「扭計」,或變得暴力。

抑鬱症年輕化的現象越趨明顯,究竟可以如何預防?撇除因家族遺傳導致的高危患者,原來家庭中的友好關係對於小朋友的心理健康極為重要。不少患有抑鬱症的兒童都在父母爭吵不休、充滿家庭衝突的環境裏成長。而且,有時候即使小孩在學校的社交生活不太理想,也能夠在父母的肯定及關愛下補全。雖然香港許多爸爸媽媽都是忙碌的上班族,但也不妨多安排時間與孩子相處,培養他們向自己傾訴煩惱的習慣,成為他們的後盾,為他們增添安全感。同時,家長亦應以身作則,改善與伴侶在家中的溝通方法,好讓孩子感受到家庭溫暖,並學習到對己對人的包容。可是,若發現家中小孩已出現抑鬱症的症狀,而家長又缺乏對兒童心理健康充足的認識,請盡早向心理學家尋求協助。

鳴謝:註冊輔導心理學家莫黛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