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醫管局各聯網都有精神科培訓醫生的空缺,幸好每年申請的人數都比空缺多。精神科專科醫生(不是心理醫生,沒有心理醫生這專業,只有精神科專科醫生及專職醫療的臨床心理學家)的訓練,為期起碼六年,包括頭三年的基本培訓,及再有三年的高級培訓。期間要接受各類精神科專科訓練,包括成人精神科、社區及康復精神科、諮詢會診精神科、濫用藥物及酗酒精神科、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老齡精神科,還有較冷門的法醫精神科等。每項精神科專業要到不同醫院培訓,為期起碼半年。期間工作上要達至香港精神科醫學院的專業水平及要求,六年間要通過三次專業考試,包括筆試、臨床考核及研究報告,並要撰寫醫療個案實證報告及心理治療報告等。

訓練期間除了日常臨床工作,亦要定時進行候召工作,並參與部門的行政及臨床審核工作。培訓醫生亦需要在不同工作環境,例如門診、日間醫院、入院及諮詢會診的環境下,為病人提供服務,整個訓練維持至少六年。如有種種原因實習不太順利的,醫管局提供的工作合約可以延長至九年,所以由進入醫學院六年的大學基本課程、一年的實習醫生期,及六年的精神科專科訓練,培訓一位精神科專科醫生起碼要十三年。不為人道的忙碌及壓力,缺乏睡眠,還有讀書、考試和工作之間的掙扎及醫學倫理的思想鬥爭,會燃竭初出茅廬醫生的身心靈、熱枕、衝勁及理想,我們又怎樣選拔精神科培訓醫生及培訓他們成材呢?

那麼我們怎樣選拔精神科培訓醫生?很多時在面見期間,他們都充滿熱忱,對精神科的全人治療甚為嚮往。醫生通常讀書考試都沒有甚麼問題,要有同理心及臨床判斷力才最為重要。我們會參考實習醫生的個人履歷及實習期間的報告,包括臨床工作水平及態度、團隊精神、研究及學習參與等,同時講求精神科醫生必須具備的同理心,可以和周圍的人聯繫和同步。精神科醫生訓練期間壓力很大,很多病人可能比較脆弱及情緒不穩,缺乏病悉感,很多時會與家人關係疏離、缺乏支援或不和,這些精神科醫生都要面對很大的壓力去處理。在這些方面可能和病人、家屬或其他持份者持不同意見,尤其是要作出強制治療時,對一些初出茅廬、人生經驗較淺的初級精神科培訓醫生,逆境下要承受很多精神壓力。與此同時,臨床個案面見時間很短,上司有限的支援,亦會令他們很難作出全面考慮的決定。很多醫生下班後,仍會思考及懷疑自己的決定,擔心出錯,引致一些壓力及情緒病早期的徵狀。

因此,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去年開始加強對培訓醫生的支援,舉行了一系列各類型的活動,包括成立身心健康約章、應付壓力的講座、學院裏的師友計劃及早期精神健康徵狀支援,希望支援各學院受訓醫生面對受訓期間的工作壓力。總的來說,香港現在有四百八十多位精神科專科醫生,是先進國家大概一半至三分之一的數目,所以平均門診給病人的時間都少於十分鐘。工作壓力很大,大家服務病人時未必有足夠時間評估他們的需要及作出詳細的治療方案,但是矛盾地全球研究都告訴我們,精神科服務的需求正日益增加!

陳國齡醫生 │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副院長,及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榮譽臨床副教授

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