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不合時宜的應試學校教育不但沒有培養學生立足明日社會的才能,甚至還持續地扼殺學生與生俱來的本有才能。我舉一個外國研究為例去說明這點。之前我們說過未來社會最需要的七種才能,第三種是創新之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創意。創意是一種擴散思維,據美國心理學家基爾福特的解釋,即是不以現存知識為範圍,也不遵循傳統的確切方法去思考。思考無一定方向和範圍,得以衍生各種可能的、未確定的創造性思考。

幾年前奧地利做了有一項關於這類創意思維的科學研究,結果相當發人深省。該研究找了一千五百名三歲幼童做測試,發現當中創意思維達到天才級的比率是百分之九十八。五年後同一批幼童(八歲)再測試,當中創意思維達到天才級的兒童已降為百分之三十二。這同一批兒童再五年後,已是十三歲的少年,再進行測試,這一次創意思維的天才級比率再降為百分之十。與此同時,研究一千五百名二十五歲的青年人做測試,發現創意思維達到天才級的只有百分之二。從三歲到二十五歲,從百分之九十八到百分之二,到底這二十年間發生了甚麼事,令到一個人的創意思維會如此急劇地減退呢?只發生一件事——因為上學!

因為應試學校教育,就是以單一的評核模式,用劃一的評分標準,要求唯一的答案,這種文化和制度,和創意需要具備的擴散性思維完全相反,所以應試學校教育不但沒法培養學生的創意,還會不斷地摧毀一個小孩子與生俱來的創意思維。要知道上述的研究是在外國做的,對比起來沒有香港那麼重視應試為本,如把研究對象換成香港學生,恐怕百分之二的結果早已在十三歲時出現了。

陳葒校長 │「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創辦人,曾任直資中學創校校長、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秘書長、香港私立學校聯會副主席,同時亦是香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