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獨立的人相愛,成家立室,繼而開枝散葉,可算是難得的緣分,但要共建美滿的婚姻、親子及家庭生活,則需要持續的協調和適應,而過程中最基本和重要的學習,便是如何理解愛及實踐。

愛,最初可能是一種難以抓緊的激情,熱戀會令人感到愛情的力量無所不能,但伴侶之間的價值觀、性格、習慣、喜好、專長、缺點、理想均可能不同,相處久了,這些差異便會觸發各種疑難,加上人生路上的甘苦順逆,困難與挑戰接踵而來,若沒有適切地回應,家庭關係便可能每况愈下。

「我」一個人生活,要接受「你」的生活,以及開展「我們」的生活,需要一種彼此付諸行動和「捨己」的愛,以愛為基礎來培養相關的能力和素質。要培養的能力包括:一、有效溝通:伴侶交談的藝術與身體語言的交流,如何表達、聆聽、觀察、回應、協商,不要急於反駁及人身攻擊;二、解決衝突:情緒激動時先冷靜,避免爭吵升級,可用設定的訊號來暫停,如「我需要冷靜五分鐘」,待平靜後才再交流,並探討如何改善溝通;三、團隊合作:分擔責任,遇上困難時共同面對,在對方忙碌或壓力過大時主動伸出援手;四、共同成長:訂立共同目標,一起規劃未來,在事業和個人成長上互相鼓勵及扶持;五、灌溉婚姻:常懷感恩之心,珍惜伴侶;温柔、關懷、體貼地表達愛意;保持浪漫,通過小驚喜和約會來保持新鮮感。素質方面,包括坦誠(避免隱瞞)、信任(切莫失信)、尊重(以同理心去包容不足,尊重個人空間)、堅毅(樂觀勇敢地面對逆境)、謙卑(莫在順境時得意忘形)。真愛是給予,又是領受,伴侶最動人的情話,往往不是「我永遠愛你」,而是:「我願意在日復一日的平凡中,與你一起學習如何愛得更好。」祝福你們。

林永和醫生 │擁有澳洲皇家全科醫學學院院士、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院士、美國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臨床院士、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及社會科學碩士(婚姻及家庭治療)等學位,並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和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榮譽臨床助理教授。

圖片來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