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耍是小朋友的天性,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更列明兒童有權享有休息和閒暇,並從事與年齡相宜的遊戲和娛樂活動。有些人以為遊戲單純是為了解悶,但不少研究均指出遊戲對於孩子的健康發展有莫大重要性,遊戲治療正是建基於這個前提上。

Source: Pinterest

#1 玩具能成為親子溝通的橋樑

兒童的遊戲治療就像成人的心理輔導,孩子一般難以透過詞彙表達內在的情感,因此玩具可代替語言,幫助他們以最熟悉的溝通模式表達內心的想法,繼而解決心裏的困惑或疑難。

#2 遊戲中的假想元素能幫助孩子調節情緒,甚至糾正行為

遊戲當中有自由的創造和想像空間,兒童可以無拘無束地表達和抒發內心所想。而且,兒童的遊戲包含很強的假想元素,他們喜歡以模仿投入遊戲當中,同時對他們而言,虛構的人事物具有生命力,所以遊戲的過程能夠影響他們現實中的情緒、行為和想法。因此,兒童可以透過遊戲調節情緒、糾正行為、為問題構想新的解決方法和學習處理人際關係等,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Source: Pinterest

#3 遊戲治療師能幫助兒童瞭解並處理潛藏於內心的情緒問題

一般而言,兒童遇到的問題大多源於外在環境的改變,例如搬家、弟弟妹妹出生,或是家中有親人離世等治療的過程以兒童為主導,在遊戲室內,孩子可以自由選擇玩具和訂立遊戲規則,如一加一可以等於三,不受外界的對錯規範影響。遊戲室內的玩具可分為四大類,首先是能啟發想像力的玩具如玩偶等;第二為玩具劍、玩具槍和不倒翁等宣洩情緒的玩具;第三為帶有投射作用的玩具,像是畫板和沙盤;最後是能培養孩子關懷他人的玩具,包括嬰兒娃娃和醫生聽筒。

#4 治療適合所有孩子,並有助他們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

部分人或以為遊戲治療只適合有特殊需要的兒童,事實上遊戲治療有助孩子培養責任感、建立自信心、加強自我接納,以及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所有兒童皆能從中獲益。遊戲治療協會(香港)會長袁志文博士亦指出,遊戲治療中的一些技巧適合家長在日常中運用,尤其香港的兒童面對沉重的學業壓力,應該透過遊戲來平衡生活。

無論孩子日常有多繁忙,如每星期能夠有至少三十分鐘自由玩樂時間,其間家長避免給予指示或糾正,讓孩子隨意發揮,已可有效提升心理健康質素,並改善大部分情緒問題。如對遊戲治療有任何查詢,大家可聯絡遊戲治療協會,或在其網站(http://hkapt.org)獲取更多相關資訊。

Source: Pinterest

鳴謝︰遊戲治療協會(香港)會長、註冊心理學家、註冊遊戲治療師及督導袁志文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