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出現親子矛盾的戰場,應該是做功課溫習的書桌了。從催促子女做功課開始,好不容易做完,又要溫習默書測驗,溫完又趕住執書包睡覺,連假期也要預備測考,這個循環在小學每年重複發生,對孩子和父母也是一種折磨。所以部分家長選擇讓子女去功課輔導班,完成後才回家,避免破壞親子關係。早陣子有位母親在圖書館溫習時喝罵甚至出手打女兒,不忍心再去批判她,但同類事情有很多發生在家中,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也很大!對很多孩子做功課和溫習是件苦差,當然陪伴在側的父母也絕對不容易。過程中當父母覺得自己好忟,忍不住提高聲量,便無論如何都要停頓一下,給自己五至十分鐘小息。當成人激動時,孩子由於驚便會變得「蠢」,溫習成效下降,結果得不償失。父母應提醒自己不要把任何一份功課一個考試看得太嚴重,腦海或口中不要經常重複災難化的想法及說話,會潛移默化到孩子的腦海中。

「不要緊!考得差不等於是絕路,人總有路行的!」類似的說話在你的子女成長過程中,你又說了多少?我不是叫大家完全不理孩子的學業表現,只是不要太緊張每次表現的重要性。我常希望成績表有一欄是自信心、自尊感和快樂,這些很重要的事情卻被我們所忽略。有時為了考試成績,尤其是激動時責罵小朋友的說話,傷害性可以是一生的。不少人儘管成材,卻對自己無用的想法揮之不去;享受成功的喜悅也較短暫,開心片刻便擔心下一次的表現。父母不妨問問自己當年考試幾多分?分數有否影響你一生?不要把成績放得太大,同時也體諒一下孩子在學習上的辛苦、壓力和挫敗感。做功課和溫習時,多予讚賞可以提高孩子的合作性、專注及動力。孩子越討厭學習,越需要父母密集的讚賞!

周婉芬博士 │ 樂苗坊總監、註冊心理學家、遊戲治療師及香港大學社工系輔導碩士課程榮譽副教授

圖片來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