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天與朋友朝夕相對, 或多或少受到朋輩的行徑影響。作為家長,其中一項最擔心的事情莫過於孩子交友不慎,甚至因為模仿對方而「學壞」。為了引導孩子作出正確的交友選擇,家長在日常教養上亦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家長以身作則 分享交友之道

所謂身教勝於言教,父母本身的交友之道正是孩子學習的最佳範本。當家長介紹自己的朋友給孩子認識時,除了禮貌的稱謂之外,不妨多談一點該位朋友的性格特點,以及自己與朋友的往事背景,例如︰「這位姨姨是教會歌詠團的成員,她不但嗓音優美,而且很用心鑽研音樂。」「這位叔叔是我的大學同學,我們以前試過一起當洗碗工賺取學費呢!現在我們每逢周日還會約出來踢足球。」如此一來,孩子可以透過這些小故事對初次見面的叔叔姨姨加深認識,彼此更加容易熟絡之餘,更重要的是示範父母如何建立友誼,選擇朋友乃基於對方一些值得欣賞的優點,或者雙方過往互相扶持、同甘共苦的共同經歷。

以朋友為榜樣 學習美好品德

除了介紹朋友的時機,家長平日與孩子交談時亦可把握機會,教導何謂值得學習的美德,例如決定不購買某件貨品時,可以解釋︰「我們不會胡亂花錢,因為節儉是一種美德;如果我們省下買東西的錢,把多餘的金錢儲蓄起來,便有能力捐助有需要的人了。」同樣地,其他美德如責任感、尊重、勇氣、體貼、勤奮、有禮、守時及可靠等,都可以透過日常的相處隨時隨地教育孩子,以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孩子明白不但自己應該學習這些美德,結交朋友時亦應該嘗試從他們身上找出這些優點,作為榜樣。

幫助孩子辨識良朋損友

當孩子興高采烈地分享自己結識了新朋友時,家長可以詢問孩子觀察到新朋友有甚麼性格特點,一起討論其值得欣賞學習的地方。如果孩子結識到良朋益友,固然應該予以肯定;可是就算不認同孩子的交友選擇,亦不應該馬上否定,因為這意味着家長批評孩子選擇朋友的眼光,只會惹來孩子反感甚至反抗,堅持盲目袒護朋友。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列舉朋友的十個優點,並用紙筆寫下,方便展示及整理。假如朋友真的不值得繼續來往,一經分析後應該會端倪漸顯——例如孩子列舉的優點不外乎與家境富裕、外表出眾等片面條件有關,至於更深層次的品格美德則欠奉。此時家長可提醒孩子,結交朋友應該基於對方的價值觀念值得認同,而不是美貌財富等流於表面的因素。只要鞏固孩子正確的交友態度及價值觀,當他們瞭解朋友的個性本質後,自然懂得辨別誰是值得深交的良朋,誰是應該疏遠的損友。

鳴謝︰美國認可臨床社工、註冊遊戲治療督導及國際遊戲治療協會認證遊戲治療師理盧幼慈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