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否應該給予孩子零用錢?」── 這個無疑已經成為今天教養孩子上一個令家長最頭痛的問題。除了父母們沒有第一身經驗外,亦因為我們經常聽到見到現今孩子處理金錢出現的種種負面情況而卻步,例如:孩子彼此間以友情借錢,越借越多;為了追求潮物而購買超出自己金錢能力的物品;有些孩子又習慣「用錢買友誼」,經常花錢請朋友吃喝以至消費過度等等。更令人憂慮的是待孩子長大後,他們可能因為不懂得拒絕別人的借錢要求,結果成為他人眼中的「無敵提款機」。這些問題的根源,往往因為父母只做了金錢的提供者,卻忘記了做好監察者及教導者的角色,為孩子把關,令他們從小失去清晰的財務界線意識,放縱亂用,甚至錯失零用錢可令孩子成長的價值。
究竟甚麼是「財務界線」?就是父母為孩子的零用錢先弄清原則(底線)及有所規劃,讓孩子從中訂立自主權和責任範圍,不做「越界人」。制定財務界線有以下四個主要原則可供家長參考:
- 一、清晰責任:零用錢只為自己的生活「埋單」;
- 二、金錢親疏有別:零用錢主要服務自己及應該愛的人,跟友情無關;
- 三、先求「有」,再求「好」:決定金錢的用途和使用上的優先次序;
- 四、保持財務獨立和自主:不因人情壓力而勉強借錢給別人,或替他人承擔不必要的費用,對只講情卻不合理的要求勇敢說「不」。

為避免孩子在「財務界線」之中迷失,父母還要顧及在日常生活中,孩子與金錢間千絲萬縷的人際關係及心理狀態,適時提醒孩子以下各點:
- 一、避免在金錢上感情勒索:學生時期的借貸,朋友間大多講個「信」字,無形中將自己的財務責任轉嫁到別人身上,甚至還讓對方感到難堪,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於「財務界線」中迷失了。因此家長有必要提醒孩子別要有「肯借錢才是好兄弟」的錯誤觀念。
- 二、培養財務責任感:確保自己擁有百分百自主性之餘,讓孩子為自己的金錢負責,才能學會珍惜和妥善管理自己的金錢。
- 三、避免重蹈覆轍:父母別過度為孩子承擔責任,例如多次協助償還債務,可能讓孩子無法真正面對錯誤,反而更容易再次犯錯,所以財務界線應切實堅守。
- 四、建立健康人際關係:清楚的財務界線能讓孩子在人際交往中保持獨立和自主,彼此間就自然能夠保持純真的友誼。
撰文:財商教育學院校長關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