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一個多月,有些家長表示每天早上都要和孩子進行拉鋸戰,因為他們不願上學。孩子不願上學背後可能受不同原因影響,假如行為持續,既會影響學習進度,更會妨礙他們建立自信和人際關係,因此家長有必要去瞭解孩子的想法,並設法幫助他們。
孩子不願上學的原因
升小一及中一的階段,比較容易觸發孩子不願上學的情緒,因為學校、老師、同學和課程都改變了,孩子要適應各種轉變,不願上學的問題亦較常出現。孩子不願上學的原因,可能關乎不同的壓力,例如功課、測驗、考試、欺凌、朋輩關係和老師評價等,都有機會令他們想留在家中,覺得在家中比較安全及舒服。有時老師責備幾句或孩子沒有交齊功課,已可能觸發他們不願上學的念頭。家中的壓力亦有機會令孩子不願上學,例如有親人生病或去世、自己生病、父母離異或失業,以及家庭貧窮等,孩子會因此希望得到家長更多的關注,或希望留在家陪伴父母。
孩子如受壓力困擾而不願上學,可能會出現哭泣、緊張、煩躁和發脾氣等情緒問題,甚或會出現頭痛、肚痛、作嘔或頭暈等身體不適的徵狀。假如找醫生檢查後發現孩子並無疾病影響的可能,家長便應着手處理他們的心理問題。家長應在孩子剛出現不願上學的情況時便要正視問題,以免因缺課而影響孩子的學習進度、社交關係和自信心等,久而久之只會令問題惡化,變得難以處理。
多聆聽開解讓孩子表達感受
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樂蓉晶醫生有些建議給家長參考。首先,家長應鼓勵和協助孩子表達心中的想法,瞭解負面情緒的背後,會否是因為壓力觸發孩子的災難性思想,令他們想到「最壞情況」,希望留在家中逃避或減少焦慮。家長不妨多聽孩子傾訴,開解並協助他們學習面對令自己感到緊張不安的事情,例如鼓勵孩子回校後先與關係較好的同學見面,做一些自己喜歡的活動,消除緊張感。放學回家後亦應花時間聆聽他們在學校裏遇到甚麽困難,瞭解他們的情緒和想法。家長務必先讓孩子表達感受,才提出自己的想法;嘗試引導孩子去分析遇到的問題,和建議不同可行的處理方式,讓孩子學習處理問題,逐步提高抗壓能力。即使是孩子一小步的進步,也不要吝嗇讚賞。適當的獎勵可以增加上學的動機,但應避免以物質獎勵來換取孩子上學。家長亦應檢討自己的管教方法及對孩子的要求,太苛刻的管教、對學業要求太高、訂立孩子無法完成的目標,都會令孩子因害怕家長的責備或害怕失敗,而對上學產生恐懼。
假如孩子回校後持續感到焦慮,出現不肯進入課室、不參與活動、不與老師或同學交談、表達身體不適,及要求家長提早接回家等行為,家長或可與學校商討彈性以作出安排,例如孩子出現情緒壓力時,讓他待在感到安全自在的地方,如社工室或圖書館等,以安撫孩子的情緒。假如情況持續,令孩子無法正常上學,家長便應考慮帶孩子求醫,看看問題會否跟精神病症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