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困獸鬥,家中有兩個小孩自然多了磨擦,兄弟姊妹間動不動就爭吵,你嬲我,我又嬲你。媽媽這個時候要立刻阻止嗎?要懲罰錯的一方嗎?到底怎樣處理才是最好?
設冷靜時間和緩氣氛
兄弟姊妹爭吵的時候,如只是普通吵嘴,小朋友一般很快會自己講和,玩起來很快就可以拋開不快重新和好。然而如果感到孩子爭吵時帶着很多憤怒情緒,不能即時平息,當下要做的不是先問責,而是要讓孩子冷靜,安撫他們的情緒,以免爭吵升溫。父母應以同理心體諒雙方爭吵的原因,可能是哥哥搶去弟弟的玩具,也有可能是弟弟玩太久,哥哥等不了才去搶過來。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心情能被理解,父母如能表達出同理與諒解,孩子的情緒和彼此間的不和氣氛,相信已可緩和不少。
父母不應當判官
孩子們爭吵的時候,父母應盡量避免以判官身份介入,即使孩子過來互相投訴要求評理,父母都不宜抱着要分出對錯的心態去調解,更不應以責難和懲罰錯的一方,來安慰另一方。這樣不單會令到孩子感覺自己不被理解,更有機會令兄弟姊妹間產生仇恨和嫉妒,會胡思亂想自己不被愛,或是父母偏心,久而久之在心裏形成一根刺,如果沒被察覺,手足之間有了芥蒂,長大了就很難根治。父母應讓雙方都聽聽對方的原因,例如說:「原來弟弟已經等了那件Lego很久,他生氣只是很想盡快有得玩呢!」「原來哥哥是想把Lego砌得結實一點,好讓它沒那麼易壞,才交給弟弟玩呢!」再以同理心引導雙方互相理解,藉此修補關係。
不要逼令孩子道歉
孩子爭吵後,父母往往會鼓勵他們道歉,讓他們學習認錯及知錯能改的重要性。但假如那是基於父母命令,並非真誠的道歉,可能會有反效果。當孩子還氣在頭上,對爭吵未能釋懷,家長就急着要孩子道歉,他們即使就範,心裏都會不是味兒。所以家長先不要急着逼孩子道歉,等到雙方爭吵緩解,才再鼓勵手足之間真誠道歉。父母可以提醒孩子,家人之間應該互相愛護和體諒,道歉和擁抱可以令手足之間更親和。假如有弄壞或弄髒家中的東西,道歉後可鼓勵孩子們合力清理或修復。父母日常也可多留意家中的資源分配,有沒有「大細超」或不平均的情況,自己亦應以身作則公平對待孩子。